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出现尿液变化如尿蛋白增加、尿量改变,有水肿表现如眼睑及下肢水肿,血压轻度升高,还有疲劳乏力等全身表现,血检可见肾功能相关指标异常,儿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殊情况需关注。
一、尿液变化
1.尿蛋白增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滤过功能开始出现异常,尿中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常规尿常规可能暂时无明显异常,但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发现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多。这是因为糖尿病导致肾脏肾小球基底膜受损,使其对白蛋白的通透性增加,使得原本不能或很少通过的白蛋白进入尿液。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早期可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轻度升高,处于20-200μg/min的范围(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应小于20μg/min)。
2.尿量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增多的情况。这是由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受到影响,不能有效地重吸收水分,导致尿液生成量增加。尤其是在夜间,夜尿增多可能较为明显,这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了尿液的浓缩机制有关。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可能发现晚上起夜的次数较之前增加,从1-2次增加到3-4次等。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下肢水肿: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水肿,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较为明显。这是因为水钠潴留,组织间隙液体增多,而眼睑部位组织较为疏松,容易出现水肿。随着病情进展,也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多从踝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这是由于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紊乱,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而引起组织水肿。例如,有研究观察到,约有一定比例(如10%-20%)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或下肢水肿,且与血糖控制情况、血压等因素相关,血糖控制越差、血压越高,水肿出现的概率可能越高或程度越重。
三、血压变化
1.血压轻度升高:糖尿病肾病早期常伴有血压轻度升高。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肾脏缺血会刺激肾小球旁器分泌肾素,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又能促进钠水重吸收,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一般表现为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正常稍有升高,例如收缩压可能在130-140mmHg左右,舒张压在80-90mmHg左右,但也有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血压升高不明显,但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等方法可发现存在血压波动异常的情况。
四、其他全身表现
1.疲劳乏力:患者可能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这与糖尿病肾病导致身体代谢紊乱、营养物质利用障碍以及肾功能受损后体内毒素积聚等多种因素有关。因为肾脏功能受损,不能很好地排泄代谢废物,一些毒素在体内蓄积,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同时糖尿病本身也会消耗身体能量,导致患者感觉疲劳、没有精神。比如,一些患者会感觉即使经过休息,仍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肾功能相关指标异常: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GFR)开始出现轻度下降。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GFR较高,而糖尿病肾病早期GFR可能下降至90ml/min/1.73m2以下,但尚未达到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同时,血肌酐可能在早期无明显升高,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升高,不过早期血肌酐升高可能不显著,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肾脏功能情况。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定期监测GFR和血肌酐等指标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非常重要,当GFR出现下降趋势时,提示肾脏可能已经受到糖尿病的损害,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干预。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但同样需要关注尿液中微量白蛋白情况以及血压等变化,因为儿童糖尿病如果控制不佳,也容易较快进展为糖尿病肾病,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肾脏功能本身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同时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在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及时干预,减少疾病进展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