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吐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消化道问题(如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口腔及鼻咽部问题(如口腔疾病、鼻咽部出血),伴随腹痛可能与先兆流产、宫外孕、胃肠道穿孔等有关,不伴腹痛可能是单纯局部原因或消化道非严重出血,诊断需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内镜检查,处理包括一般处理、针对病因处理,要考虑孕妇、高龄孕妇及有基础疾病孕妇的特殊情况。
一、常见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消化道问题
1.胃溃疡: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若本身有胃溃疡基础,胃黏膜受损部位在孕期可能因胃酸刺激等导致出血,血液随呕吐排出就会出现吐血情况。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有关,孕期女性若有相关诱因未去除,就易引发。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由门静脉高压引起,孕期血液循环量增加等可能使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变化,若孕妇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就可能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从而表现为吐血。常见于有肝炎病史等人群,孕期肝脏负担加重,易诱发静脉曲张破裂。
(二)口腔及鼻咽部问题
1.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孕期女性激素水平改变易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若口腔卫生不佳,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刷牙或咀嚼时可能导致牙龈出血,血液咽下去后再呕吐出来易被误认为是吐血。
2.鼻咽部出血:孕期鼻黏膜相对脆弱,若有干燥、炎症等情况,鼻咽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口吐出也会被描述为怀孕吐血。比如空气干燥时,孕妇鼻咽部黏膜水分流失,易出现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二、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有腹痛
1.先兆流产或宫外孕:若怀孕吐血同时伴有下腹部疼痛,可能是先兆流产,子宫收缩等导致阴道出血同时可能伴随消化道反应出现吐血;若是宫外孕,胚胎着床部位异常,常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破裂时会出现剧烈腹痛伴阴道出血及吐血等情况。
2.胃肠道穿孔:如胃溃疡穿孔,除了吐血还会有剧烈腹痛,开始时疼痛多在上腹部或穿孔部位,很快蔓延至全腹,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痛。
(二)不伴有腹痛
1.单纯口腔鼻咽部原因:若吐血不伴有腹痛,可能只是口腔或鼻咽部局部出血导致,比如单纯牙龈炎引起的出血,去除口腔局部刺激因素后症状多能缓解。
2.消化道非严重出血情况:比如轻度的胃黏膜损伤导致的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吐血,而无明显腹痛症状,通过调整饮食等可能改善。
三、诊断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了解子宫大小、有无压痛等情况,判断是否与妊娠相关疾病有关,比如先兆流产时子宫可能有压痛等表现。
2.口腔及鼻咽部检查:查看口腔黏膜、牙龈情况,鼻咽部黏膜状态等,明确是否为口腔鼻咽部出血所致。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出血程度,若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提示有较大量出血。
2.凝血功能检查:排查孕妇凝血功能是否异常,若凝血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出血不易止住,出现吐血情况。
(三)影像学及内镜检查
1.超声检查:对于妊娠相关疾病,如宫外孕、先兆流产等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孕囊位置、子宫附件情况等。
2.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明确有无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消化道出血病因。
四、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1.休息:让孕妇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因活动加重出血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吐血,应让孕妇采取合适体位,防止血液误吸进入气道,引起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二)针对病因处理
1.消化道问题:若是胃溃疡引起,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如使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保护胃黏膜等;若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降低门静脉压力等相应措施。
2.口腔鼻咽部问题:对于口腔疾病,进行口腔清洁等处理,必要时请口腔科会诊;鼻咽部出血则进行局部止血等处理,保持鼻咽部湿润等。
(三)特殊人群考虑
1.孕妇:在处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儿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比如用药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非药物治疗能解决问题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
2.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出现怀孕吐血情况时更要谨慎处理,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儿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有基础疾病孕妇:如有肝脏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的孕妇,处理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怀孕及出血情况的影响,制定全面的治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