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会引发水肿、尿量异常、高血压、贫血、消化系统症状等多种表现,不同年龄段患者受影响各有特点,妊娠期、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有其特殊情况需关注与处理,如妊娠期水肿影响母婴健康、儿童少尿无尿提示病情严重、老年多尿影响睡眠等。水肿因水钠潴留从眼睑颜面始全身蔓延;尿量异常有少尿无尿及多尿,多尿可致脱水等;高血压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及水钠潴留;贫血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及其他因素;消化系统症状由毒素蓄积刺激胃肠致功能紊乱。
一、水肿
1.表现及机制:肾衰竭患者常出现水肿症状,多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机体水分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引起组织间隙水分积聚。例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得水的排出减少,过多的水分在体内蓄积,就会表现为水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儿童可能因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水钠代谢的调节能力更弱,水肿可能出现得更早且更明显;老年人则可能本身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心功能不全等,水肿表现可能与肾衰竭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2.特殊人群提示:妊娠期女性出现肾衰竭相关水肿时,情况较为复杂,因为妊娠期身体生理状态发生变化,肾脏负担加重,水肿可能会影响母婴健康,需要密切监测和特殊的医疗处理,以保障母婴安全。
二、尿量异常
1.少尿或无尿: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导致尿量减少,甚至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这是因为肾脏无法正常过滤形成尿液,使得尿液生成量显著减少。在儿童患者中,少尿或无尿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干预,因为儿童肾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尿量变化对病情的反映更为敏感。老年人出现少尿或无尿时,要考虑是否合并有其他器官功能衰退的情况,如同时存在心功能不全等,会进一步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加重尿量异常。
2.多尿:部分肾衰竭患者在病程中可能会出现多尿情况,即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受损,不能有效地重吸收水分,导致尿液排出增多。但多尿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此时患者可能会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儿童多尿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平衡;老年人多尿则可能导致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因频繁起夜增加跌倒等风险。
三、高血压
1.发生机制:肾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肾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水钠潴留也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例如,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得血压处于偏高状态。在青少年肾衰竭患者中,高血压可能会影响其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中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则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脑卒中等。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妊娠期合并肾衰竭出现高血压的患者,降压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选择对母婴相对安全的降压方案,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
四、贫血
1.产生原因:肾衰竭患者易出现贫血,主要是因为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当它分泌不足时,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导致贫血。此外,肾衰竭患者常伴有慢性炎症、营养不良等情况,也会进一步加重贫血。儿童患者出现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的免疫力;老年患者贫血则会加重其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其心脑血管的供血,加重病情。
2.特殊人群提示:婴幼儿肾衰竭贫血时,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为贫血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对于老年贫血患者,要注意预防因贫血导致的跌倒等意外情况,可通过适当增加营养、改善造血微环境等措施来改善贫血状况。
五、消化系统症状
1.表现及影响:肾衰竭患者常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在体内蓄积,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例如,尿素等毒素在胃肠道内被分解产生氨,刺激胃肠道,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儿童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就有所减退,肾衰竭导致的消化系统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其营养状况的恶化,使身体更加虚弱。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老年肾衰竭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较弱,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调整,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要密切观察消化系统症状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