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早期会有多种表现,包括尿量变化(可减少或增多)、水肿(眼睑及颜面、下肢水肿)、疲劳乏力(因代谢废物积聚影响代谢)、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表现(面色苍白、头晕气短)
一、尿量变化
1.尿量减少:肾衰竭早期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肾脏功能受损后,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受到影响,使得尿液生成量降低。例如,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而肾衰竭早期患者可能尿量低于400ml/24h。这是因为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生成的原尿减少。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或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更应关注尿量变化,因为他们发生肾衰竭早期尿量改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2.尿量增多:部分肾衰竭早期患者也可能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首先受损,导致尿液的浓缩能力下降,虽然肾小球滤过率有所降低,但尿液的稀释程度增加,从而出现尿量增多。不过这种情况相对尿量减少来说较少见,但也需要引起重视。比如一些患有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患者,可能会先出现尿量增多的情况,随后随着病情进展再出现其他症状。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颜面水肿:肾衰竭早期由于水钠潴留,容易出现水肿。其中眼睑及颜面水肿较为常见。夜间睡眠后,眼睑部位水肿可能更为明显,这是因为眼睑部位组织疏松,水钠容易在此积聚。对于长期高盐饮食、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发生肾衰竭早期眼睑及颜面水肿的可能性增加。例如,一些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合并肾脏损害,在肾衰竭早期就可能出现晨起时眼睑浮肿的情况。
2.下肢水肿:随着病情发展,水肿可能会蔓延至下肢。患者在活动后下肢水肿可能会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但随着肾衰竭的进展,水肿会逐渐加重且不易消退。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老年人,下肢水肿更需警惕肾衰竭早期的可能。因为老年人的肾脏功能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再加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更容易出现水钠潴留导致的下肢水肿。
三、疲劳乏力
1.原因分析:肾衰竭早期患者常感到疲劳乏力,这主要是由于体内代谢废物积聚,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肾脏无法正常排出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等在体内蓄积,会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使身体能量产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疲劳、乏力的感觉。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但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疲劳乏力的人群,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肾衰竭早期的可能。比如一些原本身体状况良好的中年人,近期突然感觉容易疲劳,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就需要进一步检查肾脏功能。
2.不同人群表现:在儿童群体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也要警惕肾衰竭早期的可能。儿童肾衰竭早期的疲劳乏力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原本能够进行的日常活动,如玩耍、跑步等,现在很快就会感到疲惫。这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功能异常对其全身代谢的影响更为明显,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活动状态等情况。
四、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减退:肾衰竭早期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这是因为体内积聚的毒素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例如,患者可能原本喜欢的食物现在吃一点就觉得饱,或者完全没有食欲。对于本身有慢性肾脏疾病且出现食欲突然下降的患者,要考虑肾衰竭早期的可能。尤其是一些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在病情进展到早期肾衰竭时,可能会首先出现食欲减退的表现。
2.恶心呕吐: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部分肾衰竭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由于毒素在体内积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的反应。对于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相对较弱,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时,更要注意排查肾衰竭的可能。因为老年人的肾脏储备功能下降,一旦肾脏出现问题,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症状较为常见。
五、贫血表现
1.面色苍白:肾衰竭早期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导致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的表现。这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从而使面部等部位的肤色显得苍白。对于长期患有肾脏疾病且面色逐渐变得苍白的患者,需要考虑肾衰竭早期贫血导致面色改变的可能。比如患有多囊肾的患者,在疾病发展到早期肾衰竭时,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的症状。
2.头晕气短:贫血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气短的症状。因为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患者会感到头晕,活动后容易气短。在儿童贫血导致的头晕气短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但也需要引起重视。例如,一些患有先天性肾脏疾病的儿童,在肾衰竭早期可能会出现活动后气短、容易疲倦、头晕等症状,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肾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