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病因致肾功能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分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类,其严重性取决于病因、肾功能损害程度、并发症及患者基础状况等,如肾功能指标中Scr、GFR变化,并发症有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感染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的急性肾衰竭严重性有差异,需及时明确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降低严重性改善预后。
一、急性肾衰竭的定义及分类
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肾前性多因血容量不足、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及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引起;肾性是由于肾实质损伤所致,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的病变;肾后性则是因尿路梗阻引起。
二、严重程度的评估因素
1.肾功能指标变化
血清肌酐(Scr):短期内Scr迅速升高是重要表现。一般来说,成人Scr每日升高44.2-88.4μmol/L,若病情持续进展,Scr可显著升高,严重时可超过442μmol/L甚至更高。Scr升高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严重受损,因为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Scr就会蓄积。
肾小球滤过率(GFR):GFR显著降低是急性肾衰竭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正常成人GFR约为80-120ml/min,急性肾衰竭时GFR可迅速下降,当GFR低于15ml/min时,提示已处于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状态,此时肾脏已难以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稳定。
2.并发症情况
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是急性肾衰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钾迅速升高可导致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甚至可引起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尤其是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高钾血症的危险性更高。此外,还可出现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低钠血症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昏迷等;低钙血症可导致手足抽搐等。
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排酸能力下降,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仅有呼吸稍快等表现,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的循环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由于水钠潴留,患者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血压可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而心力衰竭可导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功能储备较差,急性肾衰竭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往往更为严重,可能迅速进展为心源性休克等危急情况。
感染:急性肾衰竭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如肺部感染可导致呼吸困难加重,严重感染可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扩散较快。
三、不同人群急性肾衰竭的严重性差异
1.儿童
儿童急性肾衰竭相对成人更具特殊性。儿童的肾脏代偿能力较成人差,病情变化往往更为迅速。例如,儿童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多因腹泻、呕吐等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若不能及时纠正,肾功能损害可迅速进展。而且儿童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更差,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更快地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此外,儿童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在儿童中相对常见,这也使得儿童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其特殊性,且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因基础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多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发生急性肾衰竭时,基础疾病可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老年人的肾脏储备功能下降,肾功能恢复能力较差。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在治疗急性肾衰竭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更加谨慎,稍有不当就可能导致药物蓄积,加重肾脏损害或引起其他并发症。例如,老年人发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时,尿路梗阻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原因更为常见,而梗阻解除后肾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如年轻人理想。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发生急性肾衰竭较为严重。妊娠期女性的生理状态特殊,肾脏负担加重。急性肾衰竭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等严重后果。同时,治疗急性肾衰竭的药物选择受到限制,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处理妊娠期急性肾衰竭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时,需要权衡母亲和胎儿的利益,治疗难度较大,病情的严重性也更高,因为不仅要考虑母亲的肾功能恢复,还要确保胎儿的安全。
总之,急性肾衰竭的严重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因、肾功能损害程度、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基础状况等。一旦发生急性肾衰竭,应及时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其严重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