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全身症状、泌尿系统表现及肾功能损害表现。全身症状包括发热(机体免疫反应致产热散热失衡)和皮疹(药物等致过敏反应);泌尿系统表现有尿量改变(少尿、无尿或恢复期多尿)、蛋白尿(滤过膜受损致蛋白质滤过增多)、血尿(病变致血管破裂红细胞入尿);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滤过功能下降致蓄积)、肾小管功能损害相关表现(如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糖尿、低血钾等,因肾小管功能调节障碍)。
一、全身症状
(一)发热
1.表现: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这是因为机体对致病因素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发热。在儿童群体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导致的发热可能相对较常见,且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对不稳定,发热可能更易波动。
2.机制:致病因素(如药物、感染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炎性介质释放,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进而出现发热。
(二)皮疹
1.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皮疹的形态多样,可为斑丘疹等。例如,由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常可伴随皮疹出现,在过敏体质的患者中更易发生。
2.机制:药物作为过敏原,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皮疹等表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过敏体质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儿童的过敏体质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差异,但都可能因药物等因素引发皮疹。
二、泌尿系统表现
(一)尿量改变
1.少尿或无尿: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严重时可出现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这是由于急性间质性肾炎导致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引起尿量减少。在老年患者中,本身肾功能储备相对较差,尿量改变可能更易出现异常,且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
2.多尿:少数患者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这是因为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在疾病过程中受到影响,在恢复期肾小管的浓缩功能逐渐恢复,但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多尿情况。儿童患者的肾小管功能相对不成熟,尿量改变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多尿情况的发生机制与成人相似,但需要密切观察尿量变化以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
(二)蛋白尿
1.表现:患者可出现轻度至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3g/d左右。蛋白尿的产生是因为肾脏的滤过屏障受到影响,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质滤过增多。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蛋白尿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的肾脏处于发育阶段,蛋白尿的表现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
2.机制:致病因素损伤肾小球滤过膜,使其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功能受损,血浆中的蛋白质滤过进入尿液,形成蛋白尿。
(三)血尿
1.表现: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表现为尿中红细胞增多,离心沉淀后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肉眼血尿则表现为尿液呈洗肉水样等。血尿的出现是由于肾脏的病变导致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的血管破裂等原因。在女性患者中,需要注意与泌尿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尿相鉴别,而儿童患者的血尿观察需要更加细致,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描述症状,需要通过尿液检查等手段明确。
2.机制:炎症等病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断裂或肾小管-间质的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进入尿液,从而出现血尿。
三、肾功能损害表现
(一)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1.表现:血肌酐和尿素氮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可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血肌酐正常男性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尿素氮正常范围约3.2-7.1mmol/L。当肾功能受损时,肌酐和尿素氮的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浓度升高。在老年患者中,本身肾功能储备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可能提示较严重的肾功能损害,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要密切监测。儿童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来判断血肌酐、尿素氮是否升高,儿童的肾脏处于发育阶段,其正常参考值范围较成人窄,所以更需要准确判断。
2.机制:肾脏的滤过功能下降,不能有效地将肌酐和尿素氮排出体外,导致其在体内蓄积,血中浓度升高。
(二)肾小管功能损害相关表现
1.肾小管性酸中毒: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表现为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酸碱平衡调节功能受损,导致酸性物质排泄障碍或碱性物质重吸收障碍。在儿童患者中,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可表现为尿pH值升高,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可表现为碳酸氢根重吸收障碍等。
2.肾性糖尿:出现肾性糖尿,即尿中葡萄糖增多,但血糖正常。这是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肾性糖尿的表现相似,但需要注意与糖尿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相鉴别。对于儿童患者,需要考虑到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等情况导致的肾性糖尿。
3.低血钾: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钾,表现为乏力、肌无力等症状。肾小管功能受损影响钾的重吸收或排泄,导致血钾降低。在老年患者中,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电解质代谢的基础问题,低血钾可能会加重心脏等器官的损害,需要密切关注血钾水平并及时处理。儿童患者出现低血钾时,可能会影响其神经肌肉功能和心脏功能,需要积极寻找原因并纠正低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