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引起,发病与肾缺血激活RAAS或水钠潴留有关,有原发肾病表现;高血压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致肾损害,早期无症状,后现夜尿多、蛋白尿等。肾性高血压实验室有肾实质受损及RAAS异常表现,影像可见肾结构异常;高血压肾病实验室早期尿无明显异常,后有蛋白等,影像示肾体积缩小等。肾性高血压依肾病史、血压高及肾指标等诊断,需与原发高血压肾损害鉴别;高血压肾病依长期高血压史、肾损害表现及排他诊断。肾性高血压治原发肾病并控压,选ACEI/ARB等;高血压肾病控压选ACEI/ARB等并治并发症,治疗考虑年龄等因素。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肾性高血压
定义: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
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或者肾脏排钠减少,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各种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疾病都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引发肾性高血压。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肾脏疾病的类型有所差异,儿童肾性高血压可能与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等有关,而中老年则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进展相关。
高血压肾病
定义:是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
发病机制: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高血压使得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硬化,进而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高血压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病程长短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发生高血压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不同性别在高血压肾病的发病上无显著的本质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血压波动可能影响高血压肾病的进展。
二、临床表现
肾性高血压
一般表现:血压升高,可表现为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升高,且血压波动较大。除了血压升高的表现外,还会有原发肾脏疾病的相关表现,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多囊肾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等。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肾性高血压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而成年患者则主要以血压升高及原发肾病症状为主。
高血压肾病
一般表现: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夜尿增多,这是因为高血压导致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随后可出现蛋白尿,一般为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g以下),病情进一步发展,肾小球功能受损,可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高血压肾病患者一般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其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肾脏损害的程度相关。
三、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肾性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管型等,提示肾脏实质受损;血液检查可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异常,RAAS激活时,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可能升高。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考虑年龄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例如儿童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查时,要注意儿童正常生理范围内这些指标的水平。
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可发现肾脏形态结构异常,如多囊肾患者肾脏体积增大,可见多个囊肿;CT或MRI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诊断肾脏血管病变等有重要价值。
高血压肾病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轻度蛋白尿,尿沉渣中可有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肾功能检查早期肌酐清除率可能下降,随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在不同性别患者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内分泌变化可能对肾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需要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等改变;CT或MRI检查可显示肾脏结构的退行性改变,有助于与肾性高血压的肾脏病变相鉴别。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性高血压
诊断:根据患者有肾脏疾病病史,出现血压升高,结合实验室检查发现肾脏相关指标异常,如蛋白尿、血尿等,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改变等可考虑肾性高血压的诊断。需要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相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如肾脏疾病发生在前还是高血压发生在前等进行初步鉴别,必要时可进行肾活检等检查明确肾脏病变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诊断要考虑年龄相关的肾脏疾病特点,儿童肾性高血压要排除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因素。
高血压肾病
诊断:有长期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结合肾功能检查异常,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后可考虑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需要与肾性高血压相鉴别,通过了解高血压与肾脏损害的先后顺序等进行鉴别,同时要注意与其他继发性肾病进行鉴别,如糖尿病肾病等,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来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肾性高血压
治疗:首先要治疗原发肾脏疾病,根据不同的肾脏疾病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同时,控制血压,可选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如ACEI可能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儿童患者用药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
高血压肾病
治疗:主要是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这类药物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同时,要针对高血压肾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如出现肾功能不全时,要注意低蛋白饮食等。高血压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等,血压控制和药物使用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