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脑萎缩

来源:民福康

小脑萎缩是一种神经影像学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由遗传性及获得性等多种因素引发,临床表现有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诊断可通过影像学、神经系统检查及基因检测,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及对症支持,康复训练对改善症状重要,不同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需个体化管理

一、定义

小脑萎缩是一种神经影像学表现,是指小脑体积缩小,细胞数量减少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状态。它可以是遗传性因素导致,也可见于某些获得性因素引起,如衰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缺血缺氧、中毒、炎症等多种原因均可引发小脑萎缩。

二、临床表现

1.共济失调表现

协调运动障碍:患者会出现步态不稳,走路时摇晃,如同醉酒步态,这是因为小脑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小脑萎缩后无法精准调控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导致行走时身体平衡难以维持。在年龄方面,老年人若出现小脑萎缩,由于本身平衡能力随年龄下降,共济失调表现可能更明显;而年轻人若因遗传等因素导致小脑萎缩,也会较早出现步态异常等协调运动障碍。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小脑萎缩的人群,其共济失调表现可能因饮酒史而更早出现。有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小脑萎缩出现共济失调的风险相对较高。

肢体运动不协调:患者拿东西时,如用筷子夹菜、用手拿笔写字等动作会变得笨拙,无法精准完成,手部精细动作障碍明显。对于儿童患者,会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发育,比如坐立、爬行、行走等大运动以及抓握等精细运动的发育都可能落后于同龄人。

2.眼球运动障碍:部分小脑萎缩患者会出现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不自主地左右或上下摆动。这种眼球运动障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发生眼球运动障碍的风险增加。

3.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语速快慢不均等。随着病情进展,言语障碍可能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老年人若有小脑萎缩出现言语障碍,会对其社交和日常生活沟通产生较大影响,而儿童患者言语障碍可能影响其语言发育和与外界的沟通互动。

三、病因

1.遗传性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性小脑萎缩,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系列疾病,有明确的遗传基因位点异常,家族中有此类疾病患者的人群,后代遗传患病的风险较高,这与家族的基因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年龄越小若携带致病基因,可能越早出现小脑萎缩相关症状。

2.获得性因素

衰老:随着年龄增长,小脑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这是一种生理性的退变,但如果萎缩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退变范围则属于病理状态。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发生小脑萎缩的概率相对较高,且年龄越大,萎缩可能越明显。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像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累及小脑,导致小脑萎缩。这类疾病的发生与神经系统自身的变性过程有关,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处于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缺血缺氧: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导致小脑局部缺血缺氧,长期可引起小脑萎缩。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小脑萎缩的风险增加,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脑血管事件进而导致小脑萎缩。

中毒: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如酒精、重金属(铅、汞等)等可引起小脑萎缩。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对小脑的毒性作用会导致小脑萎缩逐渐发生,年龄越大、饮酒年限越长、饮酒量越大,小脑萎缩的可能性越高且程度可能越重;接触重金属的工人等人群,若防护不当,也易出现小脑萎缩相关表现。

炎症: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等,在恢复期可能出现小脑萎缩。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患者,若感染累及小脑,后续发生小脑萎缩的风险增加,儿童时期的感染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影响较大,可能导致长期的小脑功能障碍和萎缩。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发现小脑体积缩小,脑沟增宽等小脑萎缩的征象,但CT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早期轻微的小脑萎缩可能不够敏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头颅CT对于小脑萎缩的诊断价值相似,但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头颅MRI:是诊断小脑萎缩更敏感的方法,能清晰显示小脑的形态、体积等情况,可发现早期的小脑萎缩改变。MRI无辐射,对于各年龄人群包括儿童都可进行检查,不过儿童检查时需适当固定以保证图像质量。

2.神经系统检查: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共济运动、肌力、肌张力、反射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小脑萎缩相关的神经系统异常。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神经系统检查的重点相似,但儿童患者的检查需更注重其正常运动发育指标的对比。

3.基因检测:对于怀疑遗传性小脑萎缩的患者,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相关的致病基因变异,有助于疾病的确诊和遗传咨询。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基因检测尤为重要,可提前对家族成员进行风险评估,尤其是有生育计划的人群。

五、治疗与康复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可纠正的病因引起,如酒精中毒导致的小脑萎缩,需戒酒;若是药物中毒引起,需停用相关有毒药物等。但对于大多数原发性的小脑萎缩,目前尚无特效的针对病因的根治方法。

2.对症支持治疗

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根据其年龄和发育阶段制定个性化方案,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帮助改善协调运动能力。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通过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言语障碍的康复:对于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如发音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儿童患者的言语康复要注重早期干预,促进其正常语言发育;老年人的言语康复有助于提高其社交沟通能力。

总之,小脑萎缩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涉及多种因素,通过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症状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小脑萎缩的发生、诊断和治疗康复中各有特点,需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小脑萎缩
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机体运动的作用,小脑萎缩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一种疾病,一般是由于多神经系统遗传、退行性变等因素累及小脑的一种表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萎缩能治疗好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一般不能治好。小脑萎缩可能是遗传性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药物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脑损伤,部分患者可能是因年龄增大、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的小脑萎缩,属于慢性退行性病变,大多为不可逆病变,所以一般无法治愈。患者可以通过干预原发疾病来延缓小脑萎缩的速度。小脑萎缩患者通过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时,可以看到小脑体积缩小、周围腔隙增大、小脑
年轻人脑萎缩能治好吗
王玉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年轻人小脑萎缩一般不能治好。年轻人小脑萎缩通常是由于遗传性疾病、药物中毒、酒精中毒、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小脑退行性病变。脑萎缩具有不可逆性,且目前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只能针对可控的疾病因素进行干预,延缓小脑萎缩的进展速度,但无法根治。小脑萎缩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药物进行治疗,改善共济失调的症状。平时应
儿童脑萎缩最终后果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脑萎缩患儿随病情发展可有共济失调、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后果。1、共济失调小脑掌控人体平衡和精细运动,如果小脑持续萎缩,可导致患儿丧失平衡并出现步态不稳的情况,此时患儿多表现为醉酒样或剪刀样步伐,晚期可能会丧失行动能力。2、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小脑持续萎缩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患儿可出现眩晕、健忘、记
脑萎缩后期症状是什么样的
赵红如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后期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脑神经功能障碍、构音障碍、认知障碍、眼球震颤,同时也包括其他的并发症。1.共济失调患者小脑萎缩无法掌控躯体平衡,会出现步态不稳的情况,一般可表现为醉酒样或剪刀步伐,后期则有可能丧失行走能力,需要长期卧床。2.脑神经功能障碍小脑萎缩患者发病后可出现眩晕、健忘、记忆力减退、神情呆钝、反应迟缓、手足震颤等症状。3.
多发性脑梗并且脑萎缩怎么办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对于多发性脑梗并且小脑萎缩的情况,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 1.药物治疗: 针对脑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如果有高血压,需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如果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可使用神经保护剂、改善脑代谢药物等。 针对小脑萎
脑萎缩能治好吗怎么治疗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改善共济失调:盐酸丁螺环酮、盐酸苯海索等药物可以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营养神经: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等药物可以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缓解精
脑梗引起脑萎缩怎么办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引起小脑萎缩可采取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一般治疗 患者饮食应低盐、低脂,多吃易消化、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禁止吸烟、饮酒,防止病情加重。 2、对症治疗 患者小脑萎缩可能会发生共济失调,可使用氯硝西泮、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药物治疗。 3、对因治疗 患者可使
脑萎缩能恢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一般是比较难以恢复的,小脑萎缩正常属于慢性退行性病变,而且现阶段对于这种病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比较难以根治。小脑萎缩多数是遗传性疾病所引发的,还有可能是缺血缺氧性疾病所造成的,在患病后正常会造成脑神经功能障碍,此外可能会造成认知障碍以及眼球震颤,确诊病情后,需要及时配合医生采取药物进行
老人患脑萎缩的症状有哪些?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人小脑萎缩的多见症状有:1、是头晕,头晕症状常持续,常伴随视物旋转或自我倾倒感,严重恶心呕吐。2、共济失调,最多见的表现是走路不稳。行走时,双脚分开,距离比肩宽,出现宽阔的基本步态。体格检查常发现眼睛闭着,难以站立。3、眼球震颤,最多见的粗大水平眼球震颤。必要时应当去医院进行检查。
脑萎缩能恢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是无法彻底恢复的,所以,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因此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改变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
腔隙性脑梗死引起脑萎缩
肖新桃 主任医师
娄底市中心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有可能会引起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是由脑深穿动脉闭塞引起的,病因多为脑动脉硬化闭塞,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等。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可给予抗血小板的聚集,口服双抗血小板的药物或者除颤抗凝等治疗。与其他类型的脑梗塞相比,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恢复较好,但是也需要重视腔隙脑梗的后续治疗、康复治疗才能够达到
脑起搏器对脑萎缩有用吗
张宇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本身是影像上的表现,做磁共振发现小脑有萎缩。会带来不同的症状,比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所谓共济失调就是上肢拿东西不稳,用筷子夹菜,但是送不到嘴里。下肢症状就是走路的问题,脚底像踩棉花一样,深一脚浅一脚。所以这种共济失调的表现,应用起搏器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小脑萎缩也有可能还有其它的问题,比如引起小脑性震颤,小脑的齿状核功能缺失以后造
老年痴呆和脑萎缩一样吗
毛之奇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甲
老年痴呆里的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脑萎缩,老年痴呆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脑萎缩较为严重,且非常明显,最后会像瘪了的核桃。但是,很多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会明确脑萎缩,此时应避免过度紧张。人随着老龄化也会出现脑萎缩,但脑萎缩不一定会引起老年痴呆。
脑出血后遗症脑萎缩的表现
蒋同伯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脑出血后遗症小脑萎缩说明脑出血位置在小脑,由于脑出血压迫导致小脑萎缩。小脑主要起到调节平衡的功能,所以脑出血后遗症小脑萎缩的主要表现为平衡方面出现障碍,比如行走不稳、恶心、呕吐、天旋地转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根据临床表现采取相关的治疗,以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中医能否治疗橄榄体脑桥脑萎缩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属于一种神经病性的疾病。大多数表现为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表现,首先要根据患者是否属于肌强直还是震颤,还是属于步态异常等症状。从症状层面来判断,中医大多数治疗效果是不会好的,但可能会延缓疾病的发展。一般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大多数能够有效的延缓病情的发展。
如何治疗橄榄体脑桥脑萎缩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治疗分为四个层面。第一、病因治疗。如果是变性性疾病,主要是年龄老化造成的,主要跟遗传相关。遵医嘱使用抗氧化应激药物来进行治疗;第二、根据相对应的症状进行治疗。如果病人出现震颤或者运动循环,临床上,主要按照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标准来进行用药;第三、延缓疾病的发展,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一般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修复治疗,如丁苯酞,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