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粘连可通过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康复训练(主动运动循序渐进、被动运动由他人协助)和物理治疗(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超短波改善炎症等);手术治疗需根据情况选择时机,常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依患者情况调整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一、非手术治疗
(一)康复训练
1.主动运动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可进行循序渐进的主动运动。例如年轻且生活方式较活跃的患者,早期可进行钟摆运动,患者弯腰90度,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画圈等摆动动作,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随着病情改善,可增加主动的外展、前屈等运动。对于老年患者,运动强度需适当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损伤加重。
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运动的幅度和强度,通过运动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减轻粘连。
2.被动运动
由治疗师或家属协助进行被动运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被动运动的力度和范围要适当调整。比如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肌肉发育尚未完全,被动运动的力度要轻柔;而成年患者可适当增加力度但要在可耐受范围内。被动运动包括肩关节的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方向的活动,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2-3次,通过被动运动帮助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缓解粘连。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可应用。一般可采用温毛巾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注意避免烫伤,因为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可能减退,更易发生烫伤。热敷能改善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为肩关节的恢复创造良好的局部环境,有助于减轻粘连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2.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治疗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超短波治疗的参数要合理设置。例如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超短波治疗。通过超短波治疗可以改善肩关节粘连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肩关节粘连导致的症状。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选择
对于经过3-6个月规范的非手术治疗后,肩关节粘连仍无明显改善,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手术收益与风险。年轻患者、病史较短且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手术时机可适当提前,但也需谨慎权衡。
(二)手术方式
1.关节镜下松解术
这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关节镜技术,能够清晰地观察肩关节内部结构,准确地松解粘连的组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要求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肩关节结构相对稚嫩,手术操作更需精准;成年患者则根据具体粘连情况进行相应的松解操作。手术中可以同时处理肩袖损伤等相关病变,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恢复肩关节功能,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调整康复计划,以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