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钙缺乏会引发骨骼发育相关疾病,如佝偻病会因钙磷代谢紊乱致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出现多汗夜惊等神经精神症状及骨骼改变;骨软化症也与钙缺乏影响骨矿化有关。还会导致牙齿发育不良,影响牙釉质致牙齿色泽质地异常。同时钙缺乏影响免疫力,增加感染性疾病风险。儿童处于生长关键期,要保证合理钙摄入,有充足户外活动,提倡母乳喂养等,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干预。
一、骨骼发育相关疾病
(一)佝偻病
1.发病机制:儿童缺钙时,体内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使得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从而引起佝偻病。婴幼儿期是高发阶段,因为此阶段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量大。
2.临床表现:早期可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表现为囟门增大、闭合延迟;方颅,头颅外形呈方形;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四肢畸形,如O型腿或X型腿等。
(二)骨软化症(儿童期相对少见,但钙缺乏也有一定影响)
1.发病机制: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儿童时期钙缺乏会影响骨的正常矿化过程,使骨组织的钙含量降低,骨的硬度和强度下降,进而影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骨软化相关的病理改变。
2.临床表现:可能表现为骨骼疼痛、骨骼畸形等,不过儿童期骨软化症相对佝偻病来说较少见,但钙缺乏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持续钙摄入不足的儿童。
二、牙齿发育相关疾病
(一)牙齿发育不良
1.发病机制:牙齿的正常发育需要充足的钙参与,钙是牙齿牙釉质等结构的重要构成成分。儿童缺钙时,牙齿的牙釉质发育会受到影响,导致牙齿结构异常,如牙釉质变薄、牙齿表面不光滑等。
2.临床表现:牙齿可能出现色泽改变,如牙齿颜色偏黄、不明亮等;牙齿质地变脆,容易出现牙齿缺损、龋齿等情况的风险增加,因为牙齿结构异常使其抵御外界细菌侵蚀的能力下降。
三、其他系统相关影响间接导致的疾病风险增加
(一)免疫力相关影响及间接导致的感染性疾病风险
1.发病机制:钙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持。儿童缺钙时,可能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因子的活性,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后,儿童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增加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钙缺乏可能影响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其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2.临床表现:儿童可能会出现反复感冒、肺炎、腹泻等感染性疾病,且患病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因为免疫力低下不利于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和修复。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儿童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期,要注重钙的合理摄入。在生活方式上,应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中的钙磷比例合适,有利于钙的吸收,所以提倡母乳喂养;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保证钙的摄入;对于添加辅食的儿童,要注意饮食中钙的补充,多给儿童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牛奶、酸奶等)、豆制品(豆腐、豆浆等)、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等)等。如果儿童出现疑似缺钙相关疾病的症状,如多汗、夜惊、骨骼畸形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骨密度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