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可通过血液学检查、生化检查及中医望闻问切综合判断。血液学检查中血常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及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可反映是否存在相关异常;生化检查的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能体现对气血生成的影响;中医望诊观面色、舌质、舌苔,闻诊听声音,问诊问自身感觉与病史,切诊切脉来综合判断气血不足状况,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
血清铁、铁蛋白等检查:血清铁正常参考值男性约11~30μmol/L,女性约9~27μmol/L;血清铁蛋白正常参考值男性约30~400μg/L,女性约15~150μg/L。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当血清铁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时,提示可能存在铁缺乏情况,而铁缺乏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导致气血不足相关的贫血等问题。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素食者可能更容易出现铁摄入不足的情况,需要关注这些相关指标;对于有慢性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也需要监测这些指标来评估是否存在气血不足相关的因素。
生化检查
肝功能相关检查:肝脏在气血生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等。血清白蛋白正常参考值约40~55g/L,血清总蛋白正常参考值约60~80g/L。如果肝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不同年龄人群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儿童的血清白蛋白正常参考值相对成人稍低,约28~44g/L,血清总蛋白正常参考值约65~85g/L等。有慢性肝病等病史的人群,其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可能更明显,需要重点监测来判断是否存在因肝功能异常导致的气血不足相关问题。
肾功能相关检查:肾脏功能异常也可能间接影响气血生成,因为肾藏精,精能生血,肾功能不全时可能会影响精的生成,从而影响血液的生成。血清肌酐正常参考值男性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尿素氮正常参考值约3.2~7.1mmol/L。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正常参考值也有差异,儿童的血清肌酐正常参考值相对较低,比如新生儿约18~35μmol/L等。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需要关注肾功能指标来评估对气血生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中医望闻问切综合判断
望诊:观察面色,气血不足者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观察舌质,气血不足时舌质多淡白。观察舌苔,气血不足者舌苔常薄白。不同年龄人群面色等表现略有不同,儿童气血不足时可能面色偏白、无光泽等;老年人气血不足时面色更易显得萎黄、晦暗等。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期、妊娠期等,气血状态不同,望诊表现也会有相应变化。
闻诊:闻声音,气血不足者可能声音低微、气短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气血不足时可能哭声较弱等;老年人气血不足时可能说话声音低弱等。
问诊:询问患者自身感觉,如是否有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症状的感受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达不清,需要通过家长观察其是否有精神不佳、活动少等表现来辅助判断;老年人可能更易表述头晕、乏力等症状。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有慢性失血、慢性疾病等情况,比如有月经过多病史的女性,可能因慢性失血导致气血不足;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人群,也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切诊:切脉,气血不足时脉象多细弱。不同年龄人群脉象特点不同,儿童脉搏相对较快,正常儿童脉搏频率在一定范围,若出现细弱脉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老年人脉象相对迟缓,细弱脉也常见于气血不足的老年人。通过切诊结合其他诊法综合判断气血不足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