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有疼痛(慢性肌肉疼痛、特定触发点疼痛)、肌肉紧张和僵硬(局部肌肉紧张、晨起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休息与适当活动、物理治疗、拉伸训练)和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炎症,儿童、老年人使用需谨慎)。
一、筋膜炎的症状
(一)疼痛
慢性肌肉疼痛:多数患者会出现慢性、弥漫性的肌肉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轻可重,且疼痛部位不固定,常见于颈、肩、背、腰等部位。例如,腰背部筋膜炎患者可能会长期感到腰部酸痛,在劳累、受寒后疼痛往往会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若存在肌筋膜问题,可能会表现出活动时的不适,但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通过观察其活动状态来判断。
特定触发点疼痛:部分患者可触及疼痛性的肌肉触发点,按压这些触发点时,疼痛可放射至其他部位。比如,肩部筋膜炎患者的肩部特定触发点被按压时,疼痛可能会放射到上臂甚至手部。
(二)肌肉紧张和僵硬
局部肌肉紧张:受累部位的肌肉往往处于紧张状态,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较硬。以颈部筋膜炎为例,患者颈部肌肉会发紧,转动颈部时会有不灵活的感觉。对于老年患者,肌肉本身的弹性和柔韧性下降,筋膜炎导致的肌肉紧张可能会更加明显,日常活动如穿衣、梳头可能会受到影响。
晨起僵硬:很多筋膜炎患者在早晨起床时会感觉受累部位肌肉僵硬,活动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随着活动量的增加,若过度劳累又会加重僵硬感。
(三)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肌肉疼痛、紧张和僵硬,患者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例如,背部筋膜炎严重时,患者弯腰、转身等动作会变得困难。对于儿童患者,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功能发展,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
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休息与适当活动: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不应长期不活动,应进行适度的、有助于康复的活动,如游泳、散步等。游泳是一种对筋膜炎患者比较友好的运动,因为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重量对受累部位的压力,同时又能锻炼肌肉。对于孕妇这类特殊人群,由于身体状况特殊,散步是较为合适的活动方式,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和过度劳累。
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按摩: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肌肉损伤。儿童患者进行按摩时,更要特别谨慎,需由专业的儿科康复治疗师进行操作。
理疗仪器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能够促进组织的修复。不同的理疗仪器治疗有其相应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在进行理疗时需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拉伸训练:进行针对性的肌肉拉伸训练有助于改善肌肉紧张和活动受限的情况。例如,颈部筋膜炎患者可以进行颈部的缓慢拉伸运动,每次保持一定时间后放松。对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拉伸的幅度和频率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如青少年患者,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可以适当增加拉伸幅度,但也要以不引起疼痛为前提。
(二)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对于儿童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也需要密切监测,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