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典型症状,疼痛多在膝关节间隙,活动时加重,不同区域损伤疼痛有差异;肿胀因关节内炎症反应致积液,急慢性表现不同;弹响是半月板异常运动与组织摩擦碰撞产生,交锁是损伤半月板卡于关节间致膝关节突然卡住;肌肉萎缩因疼痛活动受限致股四头肌废用性萎缩,影响膝关节稳定性且形成恶性循环。
部位与特点:多发生于膝关节间隙处疼痛,在行走、上下楼梯、屈伸膝关节等活动时疼痛可加重。不同类型半月板损伤疼痛表现有差异,如红区损伤(半月板外周1/3血供丰富区域)损伤时疼痛相对局限且程度可能相对较轻,白区损伤(半月板内2/3无血供区域)疼痛往往更剧烈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对于儿童,半月板损伤疼痛可能因表达能力受限而表现为行走姿势异常、膝关节附近哭闹等;女性在生理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疼痛敏感度有一定影响,但这并非半月板损伤疼痛的本质原因,主要还是基于半月板损伤本身结构改变导致的力学异常引发疼痛;长期从事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膝关节磨损基础,半月板损伤后疼痛更容易被察觉且可能更频繁发作。
与活动的关系:在行走过程中,尤其是上下坡、上下楼梯时,膝关节需要更大的屈伸活动,半月板受到的应力增加,疼痛会明显显现;屈伸膝关节时,半月板位置发生变化,也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
肿胀
发生机制: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内部会出现出血、渗出等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内积液,从而引起肿胀。一般急性损伤时肿胀出现较迅速,数小时内可能就会发现膝关节肿胀;慢性损伤时肿胀相对较缓慢,可能逐渐出现膝关节周围肿胀,皮肤温度也可能稍有升高。儿童半月板损伤后肿胀可能因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损伤后同样会出现关节内液体潴留导致肿胀;女性因生理结构等因素,在半月板损伤肿胀时,需注意与其他膝关节疾病如滑膜炎等鉴别,但根本还是基于半月板损伤引发的关节内病理改变;长期劳作人群膝关节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半月板损伤后肿胀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表现:膝关节外观可看到明显膨隆,用手触摸膝关节周围,尤其是关节间隙处可能有饱满感,按压膝关节时,有波动感提示积液较多。
弹响和交锁
弹响:膝关节活动时,半月板损伤部位发生异常运动,与周围组织摩擦或碰撞可产生弹响,可为清脆的单声弹响或连续的弹响。部分患者在屈伸膝关节过程中能感觉到膝关节内有“咔哒”声等弹响表现。儿童半月板损伤弹响可能因半月板相对较嫩,弹响特点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仔细检查鉴别;女性半月板损伤弹响时要考虑是否合并其他软组织病变影响弹响表现;长期运动人群半月板损伤弹响往往与他们日常运动导致的半月板慢性磨损相关。
交锁:是指在行走或屈伸膝关节过程中,膝关节突然卡住,不能屈伸,需要通过抖动或伸直、屈曲膝关节等特定动作才能解除交锁。这是因为损伤的半月板卡在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影响了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儿童发生交锁时,由于其自我处理能力差,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女性出现交锁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交锁导致摔倒等二次损伤;长期劳作人群出现交锁可能会影响日常工作生活,需尽快明确诊断并处理。
肌肉萎缩
发生过程:长期半月板损伤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患者会减少膝关节的活动,久而久之股四头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一般在半月板损伤后数周甚至数月后逐渐出现,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形成恶性循环。儿童半月板损伤后肌肉萎缩因生长发育阶段,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发育;女性肌肉萎缩可能因对自身形体关注等因素更易察觉,但根本是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活动受限导致;长期运动人群肌肉萎缩会影响运动能力恢复,不利于康复。
表现:股四头肌变得松弛,触摸时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患者屈伸膝关节力量不如正常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