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相关患者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体位、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呼吸道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心理护理(情绪安抚)和饮食护理(营养均衡),从多方面保障患者康复,不同人群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颈部制动,可使用颈托固定。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尺寸的颈托,确保固定效果同时不影响呼吸等正常生理功能。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固定,避免患儿自行活动导致脱位加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体位改变时对其循环系统的影响,调整体位时动作应缓慢。
康复期: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调整体位,但仍需注意保持颈部的正确alignment。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头部的轻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转动颈部。
2.病情观察
神经功能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二便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观察其肢体的活动是否对称,有无肢体无力、麻木等表现,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仔细观察其日常活动情况。对于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要对比其当前神经功能状态与既往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例如,若患者原本肢体活动正常,突然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应高度警惕。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于老年患者,其生命体征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异常,如血压波动较大、呼吸急促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二、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呼吸道感染预防
翻身拍背: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儿童患者,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可采用空心掌从下向上、从外向内的方式拍背。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由于其咳嗽反射减弱,更要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雾化吸入: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儿童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要注意安抚其情绪,确保雾化器的正确使用,避免药液进入眼睛等部位。
2.压疮预防
皮肤护理:定期为患者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施。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柔软、透气的床垫和床单,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对于消瘦、营养状况差的患者,要更加注意皮肤护理,可使用皮肤保护剂等。
观察皮肤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发红、破损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减压贴等。
3.深静脉血栓预防
肢体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患者可由家长协助进行肢体的轻柔活动,如屈伸膝关节、踝关节等。对于术后患者或长期卧床患者,要尽早开始肢体活动。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肢体活动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出血等并发症。
弹力袜使用:必要时可使用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儿童患者使用弹力袜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规格,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三、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
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亲切的态度、有趣的交流方式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要倾听其担忧,向其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其治疗信心。对于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可请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家属沟通: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属在儿童患者的护理中起到关键作用,要让家属了解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共同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四、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
食物选择: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可适当增加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的摄入。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同时保证营养供应。对于有特殊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要根据其血糖情况调整饮食,控制糖分摄入。
进食方式: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食方式。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采用糊状饮食等,避免呛咳。儿童患者进食时要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必要时可缓慢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