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风寒感冒需从多方面护理,一般护理要保证休息保暖、调理饮食;症状缓解可通过清洗鼻腔、热敷、喝温水、拍背等;中医外治可艾灸、中药穴位贴敷;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要密切观察,大龄儿童要注意生活习惯和心理护理,综合护理缓解症状并密切观察病情,异常及时就医。
一、一般护理措施
1.休息与保暖
儿童患风寒感冒时需保证充足的休息,居住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5℃)、湿度适中(50%~60%)。让孩子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利于身体恢复。因为充足的休息可以使机体的能量集中用于对抗疾病,促进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但也不宜过度包裹,要保证孩子肢体能够自由活动且舒适,避免再次受凉加重感冒症状。例如,根据天气情况给孩子适当增减被子,在外出时给孩子戴上帽子、围巾等。
2.饮食调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且温热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而风寒感冒时孩子胃肠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红糖水,生姜性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红糖可以温中补虚,有助于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怕冷、鼻塞等症状,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孩子因过甜而影响食欲。
二、症状缓解措施
1.鼻塞流涕
对于鼻塞的儿童,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来清洗鼻腔,以缓解鼻塞症状。生理盐水滴鼻剂能够湿润鼻腔黏膜,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一般每侧鼻孔滴2~3滴,每天可使用3~4次。这是因为生理盐水可以维持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环境,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鼻腔堵塞。
还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孩子的鼻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孩子,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可热敷2~3次,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来减轻鼻塞。
2.咳嗽
如果儿童有咳嗽症状,可让孩子多喝温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减轻咳嗽。对于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以少量多次给孩子喂水。如果咳嗽有痰,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在家长帮助下进行拍背排痰,拍背时要注意力度,从孩子背部下方往上、从两侧往中间轻轻拍打,每次拍3~5分钟,每天拍2~3次,通过振动肺部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
三、中医外治辅助
1.艾灸
可以选择艾灸大椎穴、风池穴等穴位来辅助治疗风寒感冒。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池穴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时要注意距离皮肤适当,避免烫伤孩子,一般每穴艾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宜。艾灸这些穴位具有温通经络、驱散风寒的作用,能够帮助改善风寒感冒引起的不适症状,但要注意年龄较小的儿童皮肤娇嫩,艾灸时需密切观察。
2.中药穴位贴敷
可以选用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中药穴位贴敷,如将艾叶、紫苏等中药研成粉末,用醋调和后贴敷在孩子的肺俞穴等部位。肺俞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起到发散风寒的作用,但在操作前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确保药物和贴敷方法适合儿童,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过敏等不适要及时取下。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
婴幼儿患风寒感冒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风寒感冒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等。同时,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避免使用不适合婴幼儿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2.大龄儿童
大龄儿童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在寒冷大风天气外出)等。同时要注意心理护理,关注孩子因为生病而产生的情绪变化,给予孩子关心和安慰,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恢复。
总之,儿童风寒感冒的治疗要以综合护理和缓解症状为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