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有气短、乏力等表现,艾灸可温通经络、补益元气,可艾灸气海(下腹部脐中下1.5寸,培补元气)、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补元气益肾精)、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益气)、胃俞(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胃健脾)、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穴,艾灸要注意控制温度、把握时间,皮肤破损感染、饥饿疲劳醉酒者及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
气虚有气短、乏力等表现,艾灸可温通经络、补益元气,可艾灸气海(下腹部脐中下1.5寸,培补元气)、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补元气益肾精)、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益气)、胃俞(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胃健脾)、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穴,艾灸要注意控制温度、把握时间,皮肤破损感染、饥饿疲劳醉酒者及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
一、气虚常见表现及艾灸选穴原理
气虚在中医理论中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脉弱等。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相应穴位,能起到温通经络、补益元气的作用。
二、具体艾灸穴位
1.气海穴
位置: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处。
作用:气海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气海可培补元气,对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人,只要存在气虚表现,气海穴都是艾灸的重要穴位之一。儿童气虚可能与脾胃功能较弱、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艾灸气海有助于促进元气生成,增强体质;老年人气虚多与脏腑功能衰退相关,艾灸气海可补益元气,改善气虚状态。
2.关元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养生保健要穴。艾灸关元能补元气、益肾精,对于气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有改善作用。女性若因气虚出现月经不调等情况,艾灸关元也有一定益处;男性气虚出现性功能减退等问题,艾灸关元也可起到一定调理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关元艾灸需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老年人则可适当延长艾灸时间,但要关注皮肤反应。
3.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脾俞是脾脏的背俞穴,艾灸脾俞可健脾益气,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易导致气虚。对于儿童来说,脾胃功能尚未完善,艾灸脾俞有助于促进脾胃运化,从而改善气虚;成年人若因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导致脾虚气虚,艾灸脾俞能调节脾胃功能,补充气血;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艾灸脾俞可增强脾胃运化能力,补益元气。
4.胃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胃俞是胃的背俞穴,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为气血生成提供充足的原料,改善气虚状况。儿童胃俞艾灸要注意操作轻柔,根据儿童耐受程度调整;成年人胃俞艾灸可根据自身气虚表现适当延长时间;老年人胃俞艾灸需注意皮肤状态,避免长时间高温艾灸导致皮肤损伤。
5.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都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儿童艾灸足三里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成年人艾灸足三里可改善脾胃功能,补充气血;老年人艾灸足三里能延缓衰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气虚引起的身体虚弱等表现。
三、艾灸注意事项
1.温度控制
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皮肤。儿童皮肤娇嫩,艾灸时距离皮肤可稍远一些,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也需密切关注皮肤颜色和感觉,防止烫伤。
2.时间把握
一般每次艾灸每个穴位10-15分钟左右,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气虚严重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宜过长,以免引起不适。儿童艾灸时间相对较短,一般5-10分钟;老年人艾灸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过度温热导致耗伤阴液等情况。
3.禁忌人群
皮肤有破损、感染处不宜艾灸;过于饥饿、疲劳、醉酒者不宜立即艾灸;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以免引起不适或影响胎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