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需进行体格检查(望诊、触诊、活动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来诊断,治疗包括手法复位(足蹬法、科氏法、Stimson法等)、手术复位,复位后需固定(三角巾悬吊等),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运动员)脱位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肩关节脱位的检查
1.体格检查
望诊:观察肩关节外观,脱位时可见患肩失去正常饱满圆润的外形,呈方肩畸形,肩峰明显突出,喙突下、锁骨下或腋窝处可触及移位的肱骨头。
触诊:触摸肩关节周围,可发现肩关节空虚感,在喙突下、锁骨下或腋窝等部位能摸到脱出的肱骨头,同时检查肩关节周围有无压痛及异常活动等情况。
活动度检查:患者主动及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可发现活动受限,正常肩关节的各个方向活动范围受到明显限制,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幅度大幅减小。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肩关节脱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明确肩关节脱位的类型(前脱位、后脱位、盂下脱位等)以及有无合并骨折等情况。通过X线正位、穿胸位等片可清晰显示肱骨头与关节盂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脱位方向和有无并发骨折。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肩关节脱位,尤其是合并有细微骨折或关节内复杂结构损伤时,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肩关节的骨结构细节,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如能发现X线容易漏诊的肩关节盂边缘微小骨折等情况。
MRI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肩关节脱位时合并的软组织损伤情况,如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等。MRI可以清晰显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盂唇等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1.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
足蹬法(Hippocrates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以足跟作为支点进行反牵引,逐渐内收、内旋患肢,常可听到复位的弹响,提示肱骨头已回到关节盂内。该方法适用于肩关节前脱位。
科氏法(Kocher法):用于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用前臂套住患肢上臂,使肘关节屈曲90°,然后将上臂外展、外旋,再向内收、内旋,将患肢手掌搭在对侧肩部,若复位成功则手掌可搭在对侧肩部。
Stimson法: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患肢垂于台边,术者握住患肢小腿下部,利用患肢的重量进行牵引,一般牵引10-15分钟后,肱骨头多可自行复位。该方法适用于肩关节前脱位,尤其适用于肌肉发达、手法复位困难的患者。
手术复位:对于一些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合并有严重骨折或软组织损伤难以通过手法复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复位。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等,通过手术切开肩关节,直接将脱位的肱骨头复位到关节盂内,并修复损伤的组织。
2.固定治疗
肩关节脱位复位后一般需要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三角巾悬吊固定:将患肢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肘关节屈曲90°,固定3-4周。对于前脱位复位后的患者,固定期间应注意保持肩关节内收、内旋位,防止再次脱位。
对于一些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或合并有肩袖等严重损伤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支具或石膏固定等更严格的固定方式,固定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
3.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固定期间,要进行患肢手指的主动活动、握拳、屈伸腕关节等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可进行肩部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肩胛骨的收缩、肩部肌肉的轻度收缩等,但要避免肩关节的大幅度活动。
中期康复(拆除固定后):拆除固定后,逐渐开始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如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加。然后过渡到主动辅助活动,患者自己借助健侧手帮助患侧肩关节进行活动,逐步增加主动活动的力度和范围。
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较长时间):当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接近正常后,进行肩关节的抗阻力锻炼,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方向的抗阻训练,以及进行肩部肌肉力量的强化训练,如俯卧撑、哑铃肩外展等锻炼,以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三、不同人群肩关节脱位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肩关节脱位
特点:儿童肩关节脱位相对较少见,多是由于间接暴力引起,且儿童肩关节的关节囊、韧带相对较松弛,肩关节脱位后有时可能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儿童肩关节脱位多为前下方脱位,且常合并有肱骨近端骨骺损伤等情况。
注意事项:在检查时要更加仔细,手法复位时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康复治疗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配合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避免因康复不当影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生长。
2.老年人肩关节脱位
特点:老年人肩关节脱位多与骨质疏松有关,肩关节周围的骨质强度下降,轻微的外力就可能导致脱位,且老年人肩关节脱位后合并骨折的概率相对较高,如肱骨近端骨折等。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注意事项: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复位和治疗。固定期间要加强护理,防止发生压疮等并发症,康复治疗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强度和进度,注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可采用一些温和的康复方法,如简单的肩部活动度维持锻炼等,同时要注意预防再次脱位和骨折不愈合等情况。
3.运动员肩关节脱位
特点:运动员由于运动强度大、运动项目特点等原因,肩关节脱位相对较多见,且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概率较高。运动员的肩关节需要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脱位后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和康复,容易影响其运动表现,甚至导致再次脱位。
注意事项:运动员的康复治疗要更加注重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康复计划要结合其运动项目特点制定。在复位后要尽早开始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加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尤其是肩袖肌群、三角肌等的力量训练,以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促进其尽快回归运动。同时,要注意预防在康复过程中再次发生脱位,在恢复运动训练时要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难度,确保肩关节在运动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