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表现上炎症多为片状模糊影、密度均匀,癌症常为结节肿块影、边界不清且有分叶毛刺征、密度不均;动态变化中炎症经抗感染可吸收缩小,癌症一般持续进展;实验室检查炎症有炎症指标升高,癌症有肿瘤标志物辅助但需综合判断;病理活检炎症是炎性细胞浸润无肿瘤细胞,癌症可发现肿瘤细胞。
一、影像学表现特征
炎症
肺部CT形态:炎症在肺部CT上多表现为片状、斑片状的阴影,边界相对模糊。例如肺部感染性炎症,常呈云絮状改变,可累及肺的某一叶段或多叶段。从年龄角度看,儿童的炎症可能因机体免疫等因素,阴影分布可能更具特点,但基本形态以片状模糊影为主;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吸烟导致的肺部炎症可能与一般感染性炎症在CT表现上有一定相似性,但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密度特点:炎症病灶的密度相对均匀,在肺窗上一般呈中等密度影。
癌症
肺部CT形态:肺部癌症的CT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结节状、肿块状阴影,结节或肿块的边界常不清晰,有分叶征、毛刺征等。分叶征表现为肿瘤边缘凹凸不平,呈多个弧形凸起,就像树叶的分叶一样;毛刺征是肿瘤边缘向周围伸出的细短线条影。不同年龄、性别的癌症患者,其肺部肿瘤的CT形态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女性的肺癌,肿块的分叶征可能更为明显。
密度特点:肿瘤病灶的密度可不均匀,部分肺癌病灶内可出现空泡征(直径小于5mm的透亮区)、钙化等情况,钙化多为点状、斑片状。
二、动态变化情况
炎症
抗感染治疗后的变化: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炎症病灶通常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吸收、缩小。一般来说,1-2周左右复查肺部CT可见病灶有明显变化,比如片状阴影范围缩小、密度减低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抗感染治疗后炎症吸收可能更快;而对于老年人,可能恢复相对缓慢,但也会随着有效治疗逐渐改善。
癌症
动态观察的表现:癌症病灶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自行缩小,反而可能会逐渐增大、形态发生更明显的改变,如分叶更明显、毛刺更增粗等。在复查肺部CT时,可发现其持续进展。不同年龄的癌症患者,肿瘤的生长速度可能不同,通常老年患者肿瘤生长速度相对可能较中青年缓慢,但总体趋势是进行性发展。
三、其他辅助检查结合
实验室检查
炎症:血常规检查中,炎症患者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对于儿童炎症患者,白细胞的变化可能更为敏感,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儿童肺炎,白细胞往往明显升高;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炎症指标的变化可能不典型,但仍可作为参考。
癌症:肿瘤标志物检查有一定辅助作用,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是癌症,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肺癌患者中部分CEA会升高,但一些良性肺部疾病也可能导致CEA轻度升高,需要进一步鉴别。
病理活检
炎症:通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胸腔穿刺活检等获取病理组织,炎症的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肺组织,没有肿瘤细胞。对于儿童炎症患者,病理活检可明确炎症的类型,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对于老年患者,病理活检有助于排除是否合并肿瘤等情况。
癌症:病理活检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可通过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细胞的异型性等特征。如通过肺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即可明确诊断为肺癌。不同性别、年龄的癌症患者,病理活检的操作难度和风险可能不同,例如儿童进行肺穿刺活检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