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鼻腔黏膜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为鼻腔黏膜,由多种因素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影像学检查鼻窦结构通常正常,治疗包括避免诱因、药物和免疫治疗;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多由鼻炎发展而来,发病部位为鼻窦,有局部和全身症状,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等表现,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儿童相关治疗需注意特殊情况。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鼻腔黏膜。可由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例如,病毒性鼻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变应性鼻炎则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如组胺)释放为主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为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多由鼻炎发展而来,常是多个鼻窦同时受累。其病因包括感染、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免疫因素等,如细菌感染可导致化脓性鼻窦炎,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二、症状表现
鼻炎
局部症状:主要为鼻塞,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鼻塞;流涕,清水样涕常见于变应性鼻炎,脓涕可见于感染性鼻炎;打喷嚏,变应性鼻炎患者多有阵发性打喷嚏,次数较多。
全身症状:变应性鼻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感染性鼻炎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如可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儿童可能因鼻塞而出现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鼻炎可能更易出现睡眠障碍,影响生长发育;成人鼻炎则可能对工作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如影响注意力集中等。
鼻窦炎
局部症状:鼻塞,多为持续性,因鼻窦黏膜肿胀及分泌物积聚所致;脓涕,量较多,可为黄色或黄绿色;头痛或局部疼痛,不同鼻窦受累头痛部位不同,如额窦炎多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头痛,晨起较重,午后减轻;上颌窦炎可表现为上颌部疼痛,可放射至面部等。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较鼻炎重,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等,儿童鼻窦炎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症状,还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因为儿童鼻窦与眼眶、颅脑等相邻,炎症可能波及相关部位。
三、影像学表现
鼻炎:鼻部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鼻窦黏膜增厚等改变,鼻腔黏膜可能有充血、肿胀等表现,但鼻窦结构通常正常。
鼻窦炎:鼻窦CT检查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有液平面等表现,可明确鼻窦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鼻窦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四、治疗原则
鼻炎
避免接触诱因: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感染性鼻炎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用于缓解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儿童使用药物时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和剂量的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符合适应证者可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鼻窦炎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和致病菌选择合适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窦黏膜炎症;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年龄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鼻腔冲洗时需注意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儿童鼻腔黏膜。
手术治疗: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存在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