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在定义、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病理性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女性等特殊人群患病情况有别,儿童甲状腺癌处理需谨慎,良性甲状腺结节预后良好,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
一、定义与性质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局限性肿块,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仅少数可能为恶性。
甲状腺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二、临床表现差异
甲状腺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通过超声等检查发现。若结节较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若为毒性甲状腺结节,可伴有心慌、多汗、消瘦等甲亢相关表现。
甲状腺癌:早期甲状腺癌通常也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随着病情进展,癌肿增大可出现与甲状腺结节类似的压迫症状,如吞咽不适、呼吸不畅等;若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及颈部肿大的淋巴结;晚期甲状腺癌可出现疼痛、声音嘶哑加重、呼吸困难等,还可能伴有远处转移相关症状,如骨转移时可出现骨痛等。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区别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超声可初步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血流情况等。良性结节通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钙化多为粗大钙化;恶性结节往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伴有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表现。
甲状腺癌:超声下除了上述恶性结节的表现外,还可观察到甲状腺癌的血流信号多较丰富,且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多呈低回声、边界不清、可有微钙化、淋巴门结构消失等。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大多正常,若为毒性结节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指标异常;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一般无特异性改变,若合并甲状腺炎等可能有相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
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水平常升高,特别是分化型甲状腺癌,Tg可作为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重要指标;甲状腺结节患者Tg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降钙素是甲状腺髓样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四、病理性质不同
甲状腺结节:通过病理活检可明确其性质,良性结节病理表现为甲状腺组织的增生、退变等,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可见甲状腺滤泡大小不一,有的滤泡扩张,内有胶质潴留;而炎性结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
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病理表现不同,如乳头状癌镜下可见乳头结构,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有核沟等;滤泡状癌可见滤泡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髓样癌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及癌细胞排列成巢状、束状等;未分化癌则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多见。
五、治疗及预后差异
甲状腺结节: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若无症状且无恶性倾向,可定期随访观察;若结节较大有压迫症状或怀疑恶性时,多需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寿命。
甲状腺癌: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及分期还可能辅助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化疗等。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预后有所不同,乳头状癌预后较好,早期患者经手术等治疗后多数可长期生存;滤泡状癌预后稍差于乳头状癌;髓样癌预后介于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之间;未分化癌预后极差,确诊后多数患者在半年内死亡。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女性患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概率相对较高;有头颈部放射史的人群甲状腺癌发生风险增加;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可能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关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处理需更加谨慎,儿童甲状腺癌相对少见,但恶性程度可能相对较高,治疗上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