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至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时需警惕休克,但不能单纯依血压数值判定,要结合组织灌注相关表现、年龄因素、合并病史等综合判断,如休克有皮肤苍白湿冷、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表现,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更易出现多器官灌注不足,中青年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也会迅速出现表现,合并冠心病者血压下降会加重心肌缺血,合并糖尿病者因血管和神经病变可能延误休克诊断。
一、休克的相关表现及血压下降的关联
1.组织灌注不足相关表现
皮肤表现:休克时由于外周血管收缩,患者皮肤会出现苍白、湿冷的表现,这是因为外周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流量减少。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倾向时,也会有类似表现,而且由于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较高,当血压突然下降到休克范围时,皮肤的这种改变会更加明显,因为其血管调节功能可能已经因为长期高血压而受到一定影响,在血压急剧变化时更易出现外周血管灌注异常。
尿量变化:肾脏灌注不足时,尿量会减少。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灌注,但休克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可减少至每小时30ml以下。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休克,同样会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而且由于高血压可能已经对肾脏有一定损害基础(如高血压肾病),在血压下降引发休克时,肾脏功能受损会更加突出,尿量减少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密切监测尿量变化来辅助判断休克情况。
意识状态:脑灌注不足时,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如烦躁不安、淡漠、嗜睡甚至昏迷等。高血压患者发生休克时,脑灌注不足也会导致意识方面的改变,由于高血压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脑血管的病变(如脑动脉硬化等),在血压下降引起休克时,脑灌注不足的情况会加重,更容易出现意识障碍,这比一般人群在相同血压下降程度下更易发生意识改变,因为其脑血管的储备功能可能已经因为高血压而下降。
2.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的差异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自身调节血压的能力较弱。当血压下降到休克范围时,更容易出现多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例如,在皮肤表现上,老年患者皮肤更薄,苍白、湿冷的表现可能更易观察到;在意识状态方面,老年患者脑萎缩等情况相对常见,脑灌注不足时更易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而且对于血压下降的耐受程度更低,即使血压轻度下降到休克临界值,也可能较快出现休克相关的多器官功能受累表现。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果平时血压控制较好,血管弹性相对较好,在血压下降出现休克时,可能在早期多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相对不那么典型,但一旦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也会迅速出现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只是相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在时间上稍有延迟,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也较快,因为其潜在的器官功能储备相对老年患者可能稍好,但血压急剧下降时同样会导致严重的灌注问题。
3.合并其他病史的高血压患者情况
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心脏本身已经存在缺血缺氧的基础。当血压下降出现休克时,心脏的灌注进一步减少,会加重心肌缺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更严重的心脏事件。此时,除了监测血压外,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胸痛等心脏相关症状,因为心脏灌注不足的表现可能会掩盖部分休克的一般表现,需要综合判断。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在血压下降出现休克时,由于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灌注不足的表现可能更严重,同时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患者对休克相关不适的感知不敏感,比如对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表现的感知不如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容易延误休克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各项器官功能指标的监测。
总之,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到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时需警惕休克,但必须结合患者的组织灌注相关表现、年龄因素、合并病史等多方面综合判断是否出现休克,不能单纯依据血压数值来判定,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