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诊断新生儿溶血症,需详细采集孕妇既往妊娠史等病史,进行血型检查确定孕妇及胎儿血型,通过血清学检查检测抗体效价、胆红素等,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脏等器官情况,尤其要考虑早产儿及特殊病史孕妇所生新生儿的特殊情况。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孕妇既往妊娠史,有无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新生儿黄疸史等。若孕妇为O型血,其配偶为非O型血时,需高度警惕新生儿溶血症可能,这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免疫反应相关,不同血型组合引发溶血症的风险不同,如O型血孕妇与A型、B型或AB型血丈夫孕育的胎儿易发生ABO血型不合溶血症,而Rh阴性孕妇首次妊娠时一般不发病,但再次妊娠时若胎儿为Rh阳性则可能引发Rh血型不合溶血症。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型检查
1.孕妇血型:确定孕妇的ABO血型和Rh血型。若孕妇为O型血,需进一步检查其丈夫血型;若孕妇为Rh阴性,要明确其配偶Rh血型情况。因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症主要发生在孕妇O型、丈夫非O型血时,Rh血型不合溶血症则与孕妇Rh阴性、胎儿Rh阳性相关。
2.胎儿血型:可通过羊水穿刺等方法检测胎儿血型,但该操作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病史的孕妇,可在妊娠中晚期通过相关方法推测胎儿血型,为后续诊断提供依据。
(二)血清学检查
1.抗体筛查
ABO血型不合溶血症相关抗体:检测孕妇血清中抗A或抗B抗体效价。一般来说,当抗A或抗B抗体效价≥1:64时,胎儿发生ABO血型不合溶血症的风险增加。随着妊娠进展,抗体效价可能会逐渐升高,通过动态监测抗体效价变化能评估胎儿受累程度。例如,有研究表明,抗体效价持续升高的孕妇,胎儿发生重度溶血症的概率相对较高。
Rh血型不合溶血症相关抗体:检测孕妇血清中抗Rh抗体。Rh阴性孕妇首次妊娠时,血清中抗Rh抗体通常为阴性,但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时,少量胎儿红细胞可进入母体循环,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若再次妊娠胎儿为Rh阳性,母体已产生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当血清中抗Rh抗体效价升高时,提示胎儿可能受累,需要密切关注。
2.胆红素测定
胎儿胆红素情况:通过检测羊水胆红素水平可了解胎儿溶血程度。羊水胆红素含量越高,提示胎儿溶血越严重。正常羊水胆红素含量较低,当胎儿发生溶血症时,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经胎盘进入羊水,导致羊水胆红素水平升高。例如,羊水胆红素OD450值>0.06时,提示胎儿有溶血损害;OD450值>0.12时,胎儿可能已有明显溶血。
新生儿胆红素测定:对于出生后的新生儿,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新生儿溶血症时,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间接胆红素生成增多,血清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通过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变化,能及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光疗等,防止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一般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胆红素水平迅速上升的新生儿,需高度怀疑新生儿溶血症,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三)红细胞相关检查
1.红细胞计数:新生儿溶血症时,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计数可能降低。例如,重度溶血症患儿红细胞计数可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同时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下降,出现贫血表现。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能评估患儿贫血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新生儿溶血症时,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网织红细胞计数会升高。一般网织红细胞计数>6%提示骨髓造血代偿性增生,可反映红细胞破坏的程度。例如,在ABO血型不合溶血症患儿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这是机体对红细胞破坏的一种代偿反应。
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对于怀疑有严重贫血导致心脏等器官受累的新生儿,可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等情况。超声心动图能直观地观察心脏各腔室大小、心肌运动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全面评估新生儿溶血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例如,严重贫血的新生儿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等超声表现,提示需要及时纠正贫血,改善心脏功能。
四、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进行新生儿溶血症检查时需更加谨慎。早产儿的胆红素代谢能力更弱,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更高,且对胆红素脑病的耐受性更差。在进行血型检查、血清学检查等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性和准确性,避免对早产儿造成额外的损伤。同时,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如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要重点关注其溶血症相关检查,因为这类新生儿再次发生溶血症的概率相对较高,需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