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纤维化与脂肪肝在肝脏实质回声、包膜及边缘、血管走行及血流情况上有不同表现。乙肝纤维化时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包膜稍增厚、边缘稍钝,血管走行受影响、血流速度有变化;脂肪肝时实质回声前场增强、后场衰减、管道结构不清,包膜一般无明显增厚、中重度时边缘稍钝,血管走行不清、中重度时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快,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对两者表现有一定影响但主要基于各自病理机制。
一、肝脏实质回声表现
乙肝纤维化:乙肝导致的纤维化在B超下肝脏实质回声可能增粗、增强。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引发肝脏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使得肝脏实质的回声特性发生改变。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回声改变程度有所差异,早期纤维化可能回声轻度增粗,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回声增粗、增强更为明显。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乙肝患者发生纤维化时,由于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等差异,回声表现可能有一定细微差别,但主要还是基于纤维化本身的病理改变。性别对其回声表现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乙肝病毒感染及肝脏纤维化的进程。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肝脏损害,可能使乙肝纤维化患者的回声改变更显著。有乙肝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这种回声改变。
脂肪肝:脂肪肝在B超下肝脏实质回声表现为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这是由于脂肪在肝脏细胞内堆积,影响了肝脏的超声回声特性。根据脂肪浸润的程度不同,回声改变程度有差异,轻度脂肪肝可能前场回声稍增强,后场回声衰减不明显;中重度脂肪肝前场回声明显增强,后场回声衰减显著,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更为严重。年龄方面,儿童脂肪肝可能与肥胖、代谢异常等有关,其回声表现可能有别于成人脂肪肝,但主要也是基于脂肪在肝脏的沉积情况。性别上,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回声表现不同,主要与脂肪摄入、代谢等相关。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肥胖相关生活方式是脂肪肝的重要诱因,会使脂肪肝患者的回声改变更典型。有肥胖病史、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易出现脂肪肝的这种回声表现。
二、肝脏包膜及边缘情况
乙肝纤维化:乙肝纤维化时肝脏包膜可能稍增厚,边缘可能稍钝。这是因为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体积和形态发生一定改变,包膜受影响出现增厚,边缘变得不锐利。不同纤维化阶段,包膜增厚程度和边缘钝的程度不同,早期可能包膜增厚不明显,边缘稍钝,随着纤维化进展,包膜增厚更显著,边缘钝感更明显。年龄因素中,儿童乙肝患者肝脏弹性等与成人不同,纤维化时包膜及边缘改变可能在程度上有差异,但病理机制类似。性别对包膜及边缘情况影响不大,主要由乙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决定。生活方式中,不良生活方式加重肝脏病变,会使包膜及边缘改变更明显。有乙肝病史者易出现包膜及边缘的上述改变。
脂肪肝:脂肪肝时肝脏包膜一般无明显增厚,边缘多较光滑,但中重度脂肪肝可能因肝脏脂肪堆积导致肝脏体积增大,边缘稍钝。轻度脂肪肝包膜及边缘改变不明显,中重度脂肪肝由于肝脏内脂肪大量沉积,肝脏体积变化,边缘可能出现稍钝情况。年龄方面,儿童脂肪肝若肝脏脂肪沉积明显,也可能出现边缘稍钝情况,与成人机制类似但需考虑儿童特殊的生长发育及代谢特点。性别对脂肪肝包膜及边缘影响不大,主要与脂肪在肝脏的沉积量相关。生活方式中,肥胖相关生活方式导致的脂肪肝,其肝脏体积变化及边缘情况与生活方式中脂肪摄入、运动等密切相关,如长期久坐、高脂饮食的人群更易出现中重度脂肪肝及边缘稍钝情况。
三、血管走行及血流情况
乙肝纤维化:乙肝纤维化时肝内血管走行可能受影响,门静脉、肝静脉等血管可能出现内径改变等情况。血流方面,由于肝脏纤维化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可能有变化。早期纤维化时血管走行可能轻度异常,血流速度轻度改变;随着纤维化加重,血管走行异常更明显,血流速度改变更显著。年龄上,不同年龄段乙肝患者肝脏血管对纤维化的反应有差异,儿童肝脏血管较稚嫩,纤维化时血管改变可能更易受影响。性别对血管走行及血流影响不大,主要由乙肝纤维化导致的肝脏微循环改变决定。生活方式中,不良生活方式加重肝脏病变,会影响血管走行及血流情况。有乙肝病史者血管走行及血流易出现异常。
脂肪肝:脂肪肝时肝内血管走行可能因肝脏脂肪浸润而显示不清,血流方面,由于脂肪堆积影响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可能出现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快等情况。轻度脂肪肝血管走行显示相对清晰,血流改变不明显;中重度脂肪肝血管走行显示不清更严重,肝动脉血流增快较明显。年龄方面,儿童脂肪肝若存在血流改变,需考虑儿童特殊的代谢及心血管调节特点,与成人脂肪肝血流改变有一定不同但本质是脂肪沉积影响血流。性别对脂肪肝血管走行及血流影响不大,主要与肝脏脂肪含量相关。生活方式中,肥胖相关生活方式导致的脂肪肝,其血管走行及血流改变与生活方式中脂肪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如肥胖儿童脂肪肝可能存在独特的血流改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