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占比40%-60%,环境因素包含饮食(高钠、低钾、低钙、高动物脂肪)、精神(长期紧张焦虑等)、吸烟饮酒等,其他因素有体重(超重肥胖)、缺乏运动、年龄(随年龄增长血压易升高)、妊娠(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后续患原发性高血压风险增加)。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高钠饮食:钠摄入过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人体摄入过多的钠会使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北方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部分原因就是北方居民钠摄入相对较多,北方人饮食中腌制食品等含钠高的食物摄入比例较高。不同性别对高钠饮食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受高钠饮食影响而发生血压升高。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时期高钠饮食可能会影响血管发育,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老年人高钠饮食则会进一步加重已有的血压升高情况。
低钾饮食:钾摄入不足会影响体内的钠钾平衡,从而不利于血压的稳定。钾具有促进钠排出的作用,低钾饮食会减弱这种排钠作用,导致血压升高。例如,一些素食者如果不注意钾的补充,就可能存在低钾饮食的情况,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对低钾饮食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时期长期低钾饮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相关的电解质平衡,而老年人低钾饮食则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导致血压波动。
高钙饮食:钙摄入不足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钙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影响血压,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例如,一些乳制品摄入不足的人群,可能存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不同性别对钙摄入不足的反应有所不同,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对钙的需求增加,若钙摄入不足更易发生血压升高。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时期钙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发育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老年人钙摄入不足则会加速骨质疏松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血压调节异常。
高动物脂肪饮食:长期摄入高动物脂肪会使血脂升高,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功能,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例如,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富含动物脂肪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人群对高动物脂肪饮食的代谢能力不同,儿童时期长期高动物脂肪饮食会影响脂质代谢,可能为成年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老年人高动物脂肪饮食会进一步加重血脂异常,导致血管硬化加剧,血压难以控制。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诱因。精神紧张时,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面临较大工作压力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工作压力较小的人群。不同性别对精神因素的反应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受精神因素影响而出现血压波动,尤其是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加上精神压力,更易导致血压升高。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时期学习压力大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精神压力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
吸烟与饮酒因素: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收缩功能失调,同时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等物质,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不同年龄人群吸烟对血压的影响程度不同,青少年时期吸烟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发育,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成年人吸烟则会持续损害血管,使血压逐渐升高;老年人吸烟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导致血压控制更加困难。
饮酒: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短期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长期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例如,每天饮酒量超过一定标准(如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超过25克,女性超过15克),患高血压的概率显著增加。不同性别对饮酒的血压反应不同,女性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饮酒的影响而出现血压升高。不同年龄阶段,年轻人过量饮酒可能在短期内就引起血压波动;老年人过量饮酒则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导致血压难以稳定控制。
其他因素
体重因素:超重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超标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同时脂肪组织会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影响血压调节。例如,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肥胖可能与遗传、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儿童肥胖会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成年人肥胖则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且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压升高的程度也可能加重;老年人肥胖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使血压控制更加困难。
缺乏运动因素: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堆积,同时还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功能。缺乏运动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经常运动的人群。例如,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50分钟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时期缺乏运动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锻炼,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成年人缺乏运动则会使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血压容易升高;老年人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肌肉萎缩、血管弹性进一步降低,血压更难控制。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逐渐出现硬化,弹性降低,血压有升高的趋势。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逐渐增加。例如,在50-60岁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30-40岁年龄段。不同性别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血压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相对男性较低,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血压升高的趋势与男性逐渐接近。
妊娠因素:部分女性在妊娠期间会发生妊娠高血压,虽然大部分妊娠高血压在产后会恢复正常,但有妊娠高血压病史的女性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例如,有妊娠高血压病史的女性,日后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比没有妊娠高血压病史的女性高很多。不同年龄的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女性(如35岁以上)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