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是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致气体逸入胸膜腔的胸腔积气状态,病因包括肺部基础疾病和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胸痛、呼吸困难等,辅助检查靠胸部X线等,诊断结合病史等,治疗分保守、排气、手术,预后与多因素有关,需积极治基础病、避诱因、定期体检预防。
一、定义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组织自身病变等原因导致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使肺和支气管内气体逸入胸膜腔,从而引起的胸腔积气状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肺部基础疾病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患者由于气道狭窄、气流受限,肺组织弹性减退,容易形成肺大疱,肺大疱破裂可引发自发性气胸。据相关研究,COPD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的概率相对较高,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中,约有一定比例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是由COPD引起。
肺结核也是常见病因,肺结核病灶可破坏肺组织,导致肺组织坏死、形成空洞,进而引发气胸。
肺部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肺组织先天性囊肿等,也可能在某些诱因下发生破裂,导致自发性气胸。
2.其他因素
高空飞行、潜水等气压改变的情况,当从高压环境突然进入低压环境时,肺内气体膨胀,容易导致肺大疱破裂,引发气胸。
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等,这些因素可使肺泡内压力升高,促使原本存在的肺大疱破裂,从而诱发自发性气胸。
(二)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是一个潜在的腔隙,内压低于大气压。当肺组织或脏层胸膜破裂后,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使胸膜腔内压力升高,肺组织被压缩,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胸痛
多为突然发生的一侧胸部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可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放射至肩部、背部等部位。
在年轻、肺功能较好的患者中,少量气胸时胸痛可能相对较轻;而对于基础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即使少量气胸也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胸痛。
2.呼吸困难
气胸量较大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体量越多,肺被压缩的程度越严重,呼吸困难越明显。例如,大量气胸时,患者可表现为呼吸急促,不能平卧,甚至出现发绀等缺氧表现。
对于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如COPD患者,即使气胸量不多,也可能因为基础肺功能较差而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3.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一般程度较轻。如果气胸是由肺结核等疾病引起,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体征
1.视诊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
2.触诊
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
3.叩诊
患侧呈鼓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大量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
4.听诊
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四、辅助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是诊断自发性气胸的重要方法。X线胸片上可见患侧肺组织被压缩,肺纹理外移,胸腔内出现无肺纹理的透亮区。通过X线检查可以明确气胸的程度,如肺压缩的比例等。一般可根据肺压缩的程度将气胸分为少量气胸(肺压缩<20%)、中等量气胸(肺压缩20%-50%)和大量气胸(肺压缩>50%)。
(二)胸部CT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气胸或常规X线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胸部CT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它可以发现肺部较小的病灶,如肺大疱等,有助于明确气胸的病因。例如,对于一些可疑肺部先天性病变导致的气胸,胸部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情况。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如既往肺部疾病史、近期剧烈活动等)、典型的临床表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以及胸部X线或CT检查发现胸膜腔积气,即可明确自发性气胸的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二)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与阻塞性肺气肿
这两类疾病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但哮喘患者多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等病史,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多有长期吸烟等病史,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但一般不会有胸膜腔积气的表现,通过胸部X线或CT检查容易鉴别。
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肩部等部位,容易与自发性气胸混淆。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冠心病病史,心电图检查可发现特征性的ST-T改变,心肌酶学检查可有心肌酶升高,而自发性气胸患者心电图一般无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改变,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气胸征象,从而进行鉴别。
六、治疗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少量自发性气胸(肺压缩<20%)、症状较轻且患者基础情况较好的患者。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少肺活动度,促进气体吸收。一般要求患者吸氧,吸氧可以加快胸腔内气体的吸收。通常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胸部X线的变化,一般气体可在1-2周内吸收。
(二)排气治疗
1.胸腔穿刺抽气
适用于少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通过注射器或胸腔穿刺针将胸腔内的气体抽出,缓解患者的症状。
2.胸腔闭式引流
对于中量或大量自发性气胸,以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多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的气体持续引出,使肺逐渐复张。引流管一般放置在胸腔内,连接水封瓶,保持胸腔内低于大气压的状态,促进肺组织复张。
(三)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生的自发性气胸,如多次发作的气胸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加胸膜固定术等。通过手术去除肺大疱等病变组织,并固定胸膜,减少气胸的复发。例如,对于由肺大疱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手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肺大疱破裂的问题,降低复发风险。
七、预后及预防
(一)预后
自发性气胸的预后与患者的基础肺功能、气胸的类型和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年轻、基础肺功能良好的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预后较好,肺复张较快,并发症较少;而对于基础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如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容易复发,且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预防
1.积极治疗基础肺部疾病
对于有COPD、肺结核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例如,COPD患者应坚持长期规范的治疗,包括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以改善肺功能,减少肺大疱的形成。
2.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等诱发气胸的因素。对于有肺大疱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肺大疱破裂。在高空飞行、潜水等气压改变的环境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在潜水前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避免气压变化过大对肺部造成影响。
3.定期体检
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或有肺大疱等情况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气胸等病变,及时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