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时高时低

来源:民福康

新生儿黄疸时高时低可能由生理性(胆红素代谢特点、肠肝循环)和病理性(感染、溶血、胆道系统异常)因素引起,需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及根据日龄、临床表现评估,生理性黄疸可加强喂养、晒太阳处理,病理性黄疸则针对感染、溶血、胆道系统异常分别进行相应治疗,喂养上要注意母乳和人工喂养的特殊事项,日常护理要做好皮肤、眼部和会阴部保护。

一、新生儿黄疸时高时低的可能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因为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生后氧分压升高,大量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产生增加。同时,新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的Y、Z蛋白含量低,出生后1周内才达到成人水平,所以摄取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例如,足月儿出生后胆红素生成量约为8.8mg/(kg·d),而成人仅为3.8mg/(kg·d)。

肝脏结合胆红素功能不足,是由于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含量低且活性差,仅为成人的1%-2%,使胆红素不能充分地结合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血中积聚。

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进入肠道的胆红素不能被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且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又被肠壁重吸收,经门静脉达肝脏,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使血中胆红素水平波动。

(二)病理性因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新生儿败血症,细菌及其毒素可抑制肝细胞内UDP-GT的活性,影响胆红素的结合;同时,感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使胆红素生成增多,从而引起黄疸时高时低。例如,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约50%会出现黄疸,且黄疸程度及波动情况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

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可损伤肝细胞,影响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常表现为黄疸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2.溶血因素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中,母亲多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母亲体内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使胆红素生成过多。Rh血型不合时,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首次妊娠时,抗体产生较少,黄疸可能不明显,但再次妊娠时,抗体大量产生,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严重溶血,胆红素水平波动较大。例如,ABO血型不合溶血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程度较轻,但也有部分患儿黄疸会有波动。

3.胆道系统异常

先天性胆道闭锁,可导致胆汁排泄障碍,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肠道,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同时,由于肠肝循环障碍,未结合胆红素也会增多,黄疸逐渐加重且持续存在,但也可能表现为时高时低的情况。另外,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道畸形,也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黄疸的波动。

二、新生儿黄疸时高时低的监测与评估

(一)监测指标

1.经皮胆红素测定

可以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仪操作简便,可在床旁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经皮胆红素测定受皮肤厚度、肤色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误差,一般当经皮胆红素值超过一定界限时,需进一步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例如,对于足月儿,当经皮胆红素值达到9-12mg/dl时,可能需要结合血清胆红素水平来准确评估黄疸情况。

2.血清胆红素测定

能准确反映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通过定期测定血清胆红素,可以明确胆红素的变化趋势。例如,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能直观反映黄疸的严重程度及波动情况,若总胆红素上升速度过快或下降不明显,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性因素。

(二)评估方法

1.根据日龄评估

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黄疸正常范围不同。足月儿生后24小时内总胆红素应小于6mg/dl,24-48小时应小于9mg/dl,48-72小时应小于12.9mg/dl;早产儿日龄越小,胆红素耐受量越低,一般生后24小时内总胆红素小于8mg/dl,48小时内小于10mg/dl,72小时内小于15mg/dl。如果新生儿日龄对应的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且有波动,需进一步排查原因。

2.结合临床表现评估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新生儿黄疸时高时低,但精神反应好,吃奶正常,可能生理性因素可能性大;如果同时伴有精神萎靡、拒奶、呕吐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性因素,需要及时就医。

三、针对新生儿黄疸时高时低的处理措施

(一)生理性黄疸的处理

1.加强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肝循环,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新生儿生后应尽早开奶,一般生后半小时内即可开始哺乳,且要保证足够的喂养次数,每天喂养8-12次以上。例如,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比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平均提前1-2天。

2.晒太阳

可以适当让新生儿晒太阳,但要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每次晒太阳10-15分钟左右,可更换体位,使皮肤均匀接受照射。阳光中的蓝光可以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但要注意避免晒伤新生儿皮肤。

(二)病理性黄疸的处理

1.感染因素的处理

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及肝功能等指标。

2.溶血因素的处理

对于母婴血型不合溶血,轻者可采用光照疗法等降低胆红素水平;严重溶血时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换血可以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换出致敏红细胞和抗体,防止继续溶血。例如,当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达到换血标准时(足月儿>15mg/dl,早产儿>12mg/dl),应及时进行换血治疗。

3.胆道系统异常的处理

先天性胆道闭锁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一般在出生后2个月内,否则可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道畸形,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改善胆红素代谢异常的情况。

四、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一)喂养方面

1.母乳喂养的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时高时低的情况,母亲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影响乳汁成分的食物,如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确保新生儿充足的母乳喂养,因为母乳量不足会导致新生儿摄入热量和液体不足,使肠蠕动减慢,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从而加重黄疸。一般建议母亲每天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乳汁质量。

2.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配方奶,按照配方奶的冲调说明进行冲调,避免过浓或过稀。同时,要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清洁消毒,防止因喂养器具污染引起感染,导致黄疸加重或波动。

(二)日常护理方面

1.皮肤护理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在进行光照疗法等治疗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皮肤损伤。对于出现黄疸时高时低的新生儿,皮肤护理尤为重要,防止皮肤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加重黄疸情况。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新生儿皮肤,尤其是皮肤褶皱处。

2.眼部和会阴部保护

在晒太阳时,一定要用眼罩保护新生儿的眼睛,避免蓝光损伤视网膜。同时,要注意保护会阴部,避免尿液、粪便等刺激皮肤。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黄疸时高时低期间,皮肤抵抗力相对较弱,做好眼部和会阴部的保护可以预防相关部位的损伤和感染。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人体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肤、巩膜及其脏器发生黄染的表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黄疸有什么方法退的快?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婴儿表现出黄疸,需要根据黄疸的数值和婴儿的反应情况来确定,病理性黄疸需要尽快进行黄疸的退黄,退黄方法有很多,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蓝光照射疗法,这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退黄方法。从理论上讲,可见光均具有退黄疸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改变未和胆红素结合的构型(造成婴儿黄疸的物质,使其成为可溶的同分异构体,易于经
黄疸晒阳光能不能?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当然可以啦!若是轻度的黄疸,而且宝宝精神好吃奶好让宝宝多晒晒太阳就可以啦。而蓝光照射主要指对中度和重度黄疸。一般都是选择蓝光和绿光。关键是让宝宝多吃多喝多拉。如果黄疸指数超过是八到九左右,也可以采取蓝光照射光疗灯,光疗毯或者是单面儿蓝光,双面蓝光或者是口服茵栀黄颗粒。如果黄疸指数在八以下,那就让宝宝
新生儿黄疸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新生儿黄疸不一定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可能会出现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但肝功能一般正常。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不仅会出现胆红素升高的现象,还会导致患儿的肝功能异常。此外,其他的原因也会引起患儿肝功能异常,如肝病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肺炎、伤寒或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并
黄疸性肝炎严重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黄疸性肝炎是肝炎的一种类型,是指肝炎表现出了黄疸的症状。黄疸型肝炎严不严重取决于和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程度。如果肝细胞的坏死比较多,大量的肝细胞坏死会造成肝脏急剧萎缩造成病人死亡。但是大多数黄疸型肝炎病人经过治疗后都可以治愈,因此不需要太过紧张。一般黄疸性肝炎在两个星期到4个月之内都可以痊愈,在此期间
大人黄疸降了又升高的原因?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黄疸降了又升高正常是病理性黄疸,有可能是肝炎、胆道堵塞性疾病、溶血性黄疸、严重感染性等疾病导致的,发生这些疾病会影响到胆红素的代谢,因此导致黄疸反复不退的情况。假如没有治疗或是治疗的不及时,就会引发更多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导致更多影响。
小孩有黄疸严重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小儿有黄疸严不严重要根据孩子黄疸类型判断,1.若是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严重,预后比较好,一般不会表现出什么后遗症。2.孩子若是病理性黄疸,就应当造成重视,避免造成胆红素脑病等严重情况。建议孩子黄疸期间要注意多让孩子休息,不要过于疲劳,适当给孩子补充一点维生素和蔬菜水果,注意多让孩子晒晒太阳,防止吹风着
小孩黄疸会引起发烧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小孩黄疸一般是不会造成发烧的。小孩黄疸正常会表现出皮肤和粘膜发黄的现象,也可能会表现出嗜睡和痉挛的症状,甚至会表现出具体抽搐的症状。部分病人也可能会表现出贫血的症状。小儿黄疸正常可以到正规的医院照蓝光的方法进行治疗,也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若病情严重,还可以经过换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平时一定要照
病理性黄疸严重吗?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病理性黄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就可能会表现出重复性的黄疸,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会造成身体发热和溶血的表现。一旦宝宝表现出了病理性的黄疸,可以经过照蓝光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还要经过退黄的药物来缓解,做治疗的时候可以密切的观察一下宝宝的精神状况。
孕期吃鹅蛋能去黄疸吗?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期吃鹅蛋不能去黄疸。新生儿黄疸绝大部分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出生的3-7天达到高峰值,15天内一般就会消退,只要让孩子多吃多排泄,多晒太阳,帮助血液中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黄疸自然就会褪去。孕期吃鹅蛋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并没有可以提前预防黄疸的方法。
黄疸指数多少才可以打疫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一般数值在六以下就可以注射疫苗。黄疸正常会在出生后3至7天表现出,30天左右可完全消退。然而,随着现代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婴儿日照时间的缩短,黄疸褪去的时间慢慢延长。不过只要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胆红素的值不太高的话,是不用担心的,可以口服益生菌或者茵栀黄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新生儿黄疸引起脑瘫怎么办
孙岩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即黄疸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生理所需要的范围内对宝宝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宝宝的一般状况良好,包括吃奶良好、大小便正常、反应状态好、没有拒乳、嗜睡等症状。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胆红素在一定时间内上升过高、过快或者合并某些其他症状,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使患儿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新生儿黄疸高怎么治疗
郭卫红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三甲
新生儿黄疸高怎么治疗要看具体数值以及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成分比例,一般来讲,可以通过蓝光照射来协助退黄或者是输注一些内科用药来辅助退黄。如果总胆红素指数非常高,而且是其中的直接胆红素非常高,怀疑有先天性胆道发育畸形,比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这种情况下内科治疗是没有明显效果的。一般要做外科的手术探查,明确诊断以后,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温海燕 副主任医师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三甲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的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所导致的,因为新生儿的肝酶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所以未结合的胆红素不能经过肝脏代谢而排出体外,在体内就会越积越多,从而使皮肤粘膜等组织黄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会随着红细胞破坏的减少和肝酶系统的成熟而逐渐消失。
新生儿黄疸退去的征兆
丁素芳 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新生儿黄疸在逐渐消退说明孩子情况在逐渐好转。孩子包括精神状态、吃奶以及玩耍等,如果孩子黄疸消退以后,孩子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吃奶明显增加孩子玩耍也非常有精神,都说明孩子黄疸在逐渐消退,家长可以密切观察。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吃奶也不好,说明孩子黄疸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另外,孩子皮肤黄染的程度明显减轻,也是孩子黄疸最能够直观观察到的情况。如果
预防黄疸孕妇吃什么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预防黄疸,孕妇可以吃一些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海带、动物肝脏或者是紫菜等。同时,还要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或者是水果,也要吃一些含蛋白质比较多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豆浆等。营养丰富以后,才能够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除此之外,饮食还要多样化,多吃一些粗粮以及一些主食,这样才能保证婴儿的身体健康。
生理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两周左右可以消退,如果两周以后还有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新生足月儿在出生后两至三天开始出现到七到十天左右可以结束;如果是早产儿可能出现时间会较早,但是也会在出生后四到六天会结束,如果两周还没结束应该及时就诊。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