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癌症不会传染,癌症发生多与自身细胞受多种因素影响生长调控紊乱有关,但部分癌症与特定病原体感染相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癌风险,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易引发肝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有基础病史人群需注意相应情况,采取预防和监测措施对降低癌症风险很重要。
一、明确不会传染的癌症类型
癌症是一大类复杂的疾病,大多数癌症不会传染。癌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自身细胞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如遗传突变、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紫外线、某些化学物质等)、慢性炎症刺激等,导致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紊乱,发生无限增殖而形成肿瘤。例如常见的肺癌,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于致癌物质(如石棉等)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乳腺癌的发生与激素水平、遗传突变(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生育哺乳情况等因素有关,这些癌症的发生过程不存在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传播机制,所以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二、可能与传染相关的癌症情况-由特定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癌症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在胃内长期定植。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慢性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增殖和恶变等一系列变化,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这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只是相对于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者患胃癌的几率有所升高,并且通过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等措施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的相关风险。
2.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HBV或HCV持续感染肝脏,会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和损伤,机体为了修复损伤会不断进行肝细胞再生,在再生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和肝细胞再生最终可能导致肝癌的发生。例如,全球范围内有相当一部分肝癌患者是由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逐渐发展而来的,通过接种乙肝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从而降低由乙肝病毒感染引发肝癌的风险;对于丙肝病毒感染,也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等手段来控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癌发生的可能性。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方面
1.儿童人群
儿童患癌症大多是自身细胞发生突变等原因导致,一般不存在癌症传染给儿童的情况。但对于因特定病原体感染相关的癌症情况,比如母亲患有乙肝,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新生儿后续有患肝癌等相关疾病的风险,所以对于乙肝感染的孕妇,需要采取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如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等,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患癌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本身有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等)的老年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因为这类慢性感染状态长期存在更易引发相关癌症。同时,老年人群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维持机体较好的免疫状态,降低癌症发生的潜在风险。
3.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需要按照医学建议进行规范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对于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脏病变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预防肝癌等相关癌症的发生。
总之,大多数癌症不会传染,但有部分癌症与特定病原体感染相关,了解这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对于降低癌症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