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梗阻的病因多样,包括先天性肠道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与肠蠕动节律紊乱等有关)、腹外疝嵌顿(较大儿童,因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致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多有腹部手术等病史)、粪石性肠梗阻(较大儿童,与不良排便习惯及食用不易消化食物形成粪石有关),且不同病因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一、先天性肠道畸形
1.肠闭锁
多见于新生儿,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肠管空化不全所致。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肠道的正常空化过程出现异常,导致肠管部分或完全闭锁。例如,回肠或十二指肠闭锁较为常见,这会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引发肠梗阻。
女婴和男婴发病几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等因素有关,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可能会增加胎儿发生肠闭锁的风险,但具体机制尚在研究中。
2.肠狭窄
也是胚胎发育异常的结果,肠管的管径比正常狭窄,影响肠内容物的通过。可能是在肠道再管化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肠腔部分狭窄。这种情况在婴儿期即可出现肠梗阻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更容易因为肠狭窄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梗阻。
同样无明显性别差异,孕期的感染、药物等因素可能对胚胎肠道发育产生影响,增加肠狭窄的发生风险。
3.肠旋转不良
胚胎期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的旋转运动发生障碍,导致肠道位置异常,容易发生肠扭转,进而引起肠梗阻。在胎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正常的肠旋转过程没有完成,使得肠道的位置和固定出现问题。
男女发病几率无显著差异,孕期的环境因素、胎儿自身的发育异常等都可能与肠旋转不良的发生相关。
二、肠套叠
1.病因机制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可能与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有关。例如,添加辅食、发热、腹泻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肠套叠。婴儿的肠道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肠蠕动不协调的情况。
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主要与婴儿特定阶段的肠道生理特点以及外界因素的刺激有关。当婴儿腹部受到外界压力、饮食改变等情况时,容易引发肠套叠,导致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造成肠梗阻。
三、腹外疝嵌顿
1.发生情况
多见于较大儿童,是由于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壁的薄弱点突出到体表形成疝,当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时就会发生嵌顿,导致肠梗阻。例如腹股沟疝嵌顿较为常见,男孩由于腹股沟管较长,疝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女孩也可能发生。
对于男孩来说,腹股沟疝嵌顿的风险可能与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有关;女孩则可能因为腹壁薄弱点的不同而发生疝嵌顿。当儿童剧烈哭闹、便秘等导致腹内压突然增高时,容易诱发腹外疝嵌顿,进而引起肠梗阻。
四、粘连性肠梗阻
1.常见诱因
多有腹部手术、腹膜炎、腹部创伤等病史。腹部手术会导致腹腔内组织损伤,引起炎性渗出,纤维蛋白沉积,从而形成粘连。例如,阑尾切除术后、肠梗阻手术后等都可能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儿童时期如果有过腹部手术史,日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会增加。
不同性别在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上无明显差异,主要与腹部的手术等操作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有关。如果术后腹腔内炎症控制不佳,粘连形成的几率会增加,进而引发肠梗阻。
五、粪石性肠梗阻
1.发生人群及机制
多见于较大儿童,尤其是有不良排便习惯的儿童。儿童食用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柿子等,在肠道内形成粪石,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在肠道内可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物质,逐渐形成粪石。
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主要与儿童的饮食结构和排便习惯有关。如果儿童摄入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且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就容易发生粪石性肠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