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和手术治疗,急性期禁食,缓解期可先吃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再逐渐过渡到软食,特殊人群饮食需特殊注意。
一、肠梗阻的症状
(一)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时常为阵发性绞痛,由梗阻部位以上肠管强烈蠕动所致,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自觉有“气块”在腹中窜动,并受阻于某一部位。若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至成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应警惕可能已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时,腹痛持续剧烈并伴有阵发性加重,可出现腰背部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麻痹性肠梗阻则多为全腹持续性胀痛或不适。
(二)呕吐
呕吐在肠梗阻早期即可出现,之后呕吐频率与梗阻部位相关,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呈粪样;若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常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
(三)腹胀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显著,遍及全腹;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四)停止排气排便
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仍残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自行或经灌肠后排出,不能因此而排除肠梗阻。
二、肠梗阻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
1.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可以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这是肠梗阻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类型,补充相应的液体、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平衡。
(二)手术治疗
对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肠梗阻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
三、肠梗阻患者适合吃的东西
(一)急性期
在肠梗阻的急性期,患者需要禁食,通过胃肠减压等方式来减轻肠道负担,此时主要是依靠静脉补充营养。
(二)缓解期
1.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米汤:米汤容易消化吸收,能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能量。米汤中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部分能量,而且其渗透压相对较低,对肠道的刺激较小。
藕粉:藕粉也是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能量,而且口感清淡,适合肠梗阻缓解期患者食用。
蛋花汤: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做成蛋花汤后容易消化。但要注意制作时不要过于油腻,以清淡为主,为患者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2.逐渐过渡到软食
烂面条:面条经过煮制后变得软烂,容易消化。可以在烂面条中加入少量蔬菜末等,增加营养的多样性,如胡萝卜末、菠菜末等,为患者提供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软米饭:将米饭煮得软烂一些,适合肠梗阻缓解期患者食用,能为身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能量来源。
清蒸鱼: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而且相对容易消化。清蒸的做法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适合患者食用,为身体补充蛋白质,促进身体恢复。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肠梗阻患者,在饮食过渡过程中更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观察肠道的耐受情况;老年肠梗阻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选择食物时要更加注重食物的软烂程度和易消化性,同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促进身体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