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梗阻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先天性肠道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表现为呕吐、无正常胎便排出、腹胀等)、胎粪因素(胎粪黏稠综合征有胎粪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等,胎粪性腹膜炎有肠梗阻及腹膜炎症状)、其他原因(先天性巨结肠有胎便排出延迟和肠梗阻症状,肠道内肿物可阻塞肠腔致梗阻,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影响肠道蠕动功能致梗阻);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中积极配合,注意护理,有先天性疾病家族史者孕期应做好产检。
一、先天性肠道畸形
1.肠闭锁:肠闭锁是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胚胎期肠管发育过程中,某段肠管的腔化不全导致肠腔完全或部分阻塞。这种畸形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肠最多见,十二指肠次之,空肠较少见。患儿在出生后很快就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胆汁样液体,无正常胎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灰白色黏液样物。腹部检查可见腹部膨隆,有时可见肠型。
2.肠狭窄:肠狭窄多为先天性,其病理改变与肠闭锁相似,但程度较轻。肠狭窄部位肠腔部分受阻,其发病率低于肠闭锁。患儿出生后可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程度较肠闭锁轻,腹胀程度也相对较轻。由于狭窄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高位肠狭窄呕吐出现较早,低位肠狭窄则腹胀较为明显。
3.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进行旋转,如果旋转过程发生障碍,就会导致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肠扭转、十二指肠受压等。患儿一般在出生后35天出现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有的患儿可伴有轻度腹胀。肠扭转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肠坏死、休克等严重后果。
二、胎粪因素
1.胎粪黏稠综合征:由于新生儿肠道蠕动功能较弱,胎粪排出不畅,胎粪在肠道内积聚、浓缩,变得黏稠,可引起肠梗阻。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出生后多有胎粪排出延迟,一般在出生后2448小时仍未排出胎便,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等症状。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扩张,有多个液平面。
2.胎粪性腹膜炎:在胎儿期,肠管穿孔导致胎粪流入腹腔,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出生后可形成粘连性肠梗阻。患儿除了有肠梗阻的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发热、腹胀明显、腹壁发红等腹膜炎的症状。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肠粘连等表现。
三、其他原因
1.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患儿出生后多有胎便排出延迟,一般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无胎便排出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随后出现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腹胀会逐渐加重,腹壁紧张发亮,可见静脉扩张。
2.肠道内肿物:虽然新生儿肠道内肿物较为少见,但也可引起肠梗阻。如肠道重复畸形、肠息肉等,这些肿物可阻塞肠腔,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患儿可出现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有时可在腹部触及肿块。
3.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导致肠梗阻。如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脊髓脊膜膨出等疾病,可使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受损,引起肠麻痹,进而导致肠梗阻。患儿除了有肠梗阻的表现外,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肢体活动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
温馨提示:对于新生儿肠梗阻,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如出生后是否有正常胎便排出、是否出现呕吐、腹胀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新生儿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如果孩子有先天性疾病家族史,在孕期应做好产检,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