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有较大治好几率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包括呼吸支持(氧疗、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手段,护理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宜环境、观察生命体征和安抚心理。
一、治疗的可行性与影响因素
小孩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是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有较大几率治好的,但具体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是小孩自身的机体状况,比如年龄较小的婴儿相对来说各器官功能发育更不完善,承受疾病的能力较弱,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治好;如果小孩基础健康状况较好,那么预后相对更乐观。其次是肺炎的病原体类型,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治疗难度和预后有所差异,例如由一些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经过合适治疗可能恢复较好,而由一些耐药菌或特殊病毒(如某些重症流感病毒等)引起的肺炎,治疗难度会增加,但也并非没有治愈的可能。再者是就诊的及时性,如果能在呼吸衰竭早期就及时送医进行有效的干预,包括呼吸支持等治疗措施,那么治好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如果延误了治疗时机,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等情况,预后就会变差。
二、治疗手段及作用
1.呼吸支持治疗
氧疗:通过给小孩提供合适的氧浓度和氧流量来纠正缺氧状况。比如可以采用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根据小孩的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吸氧参数,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要求血氧饱和度在90%-95%左右,这对于维持小孩各器官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因为缺氧会影响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时纠正缺氧能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机械通气:当小孩呼吸衰竭严重,自主呼吸无法维持机体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时,就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能替代或辅助小孩的呼吸运动,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例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方式,医生会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通过机械通气来改善小孩的呼吸衰竭状况,为肺部炎症的修复等创造良好的内环境。
2.抗感染治疗:根据引起肺炎的病原体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会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如果是病毒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等。通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消除肺部的炎症病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这是治疗小孩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关键环节之一。比如对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合理使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会逐渐消退,呼吸功能也会随之改善。
3.其他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小孩在患病期间尤其是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时,机体消耗较大,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为小孩提供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小孩的机体代谢需求,促进身体的恢复。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增强小孩的免疫力,利于对抗疾病和修复受损的组织器官。
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小孩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例如如果小孩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需要通过补充碱性药物等方式来纠正,保证小孩体内的内环境稳定,这样才能使各种治疗措施更好地发挥作用,保障小孩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特殊人群(小孩)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小孩,在护理方面要格外精细。要保持小孩呼吸道的通畅,定期为小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痰液堵塞气道加重呼吸衰竭。同时要注意保持病房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这样的环境利于小孩的呼吸和病情恢复。还要密切观察小孩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另外,要给予小孩心理上的安抚,因为小孩生病住院可能会有恐惧等情绪,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多陪伴、安慰小孩,营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这也有助于小孩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