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需从详细病史采集、症状表现观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关注年龄、生活方式和既往病史;症状表现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体格检查包括胸部体征和其他体征;影像学检查中X线对不透光异物有帮助,CT对微小等异物更清晰;支气管镜检查是金标准,能直接观察异物并需根据情况选择合适镜型及监测生命体征。
一、详细病史采集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生情况有差异,儿童尤其是1-3岁儿童,因好奇心强、咀嚼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生异物吸入。例如,此年龄段儿童常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容易误吸。对于儿童患者,要详细询问家长患儿近期有无将小物品放入口中的情况,以及玩耍时是否有异物呛入史。成人也可能因进食时谈笑、呛咳等发生异物吸入,需询问成人是否有进食时不慎呛咳等情况。
2.生活方式: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需重点询问,如吸烟患者在吸烟时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发生异物吸入,需询问吸烟时是否有异物呛入相关情况。从事某些特殊工作的人群,如经常接触小零件的工人,发生异物吸入的风险较高,要了解其工作环境及相关操作情况。
3.病史:对于有既往气管-支气管疾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气管-支气管狭窄等疾病,发生异物吸入的风险更高,需询问既往病史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经过等。
二、症状表现观察
1.典型症状:患者通常有突然呛咳、憋气、面色发红或发绀等表现。儿童可能出现剧烈呛咳后出现阵发性咳嗽,随后可能有一段时间的缓解期,但之后又可能再次出现咳嗽等症状。成人可能表现为突发的呛咳、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有异物阻塞气道后的喘息、气促等表现。
2.非典型症状:部分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尤其是慢性病程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喘息等,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需注意观察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三、体格检查
1.胸部体征:通过听诊可发现患侧呼吸音减弱、粗糙,或可闻及哮鸣音、局限性干啰音或湿啰音等。例如,异物阻塞较大气道时,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异物较小部分阻塞气道时,可能闻及哮鸣音等。检查时要注意双侧胸部听诊对比,全面评估胸部体征情况。
2.其他体征: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出现口唇发绀、三凹征等表现,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对于不透光的异物,如金属异物等,X线检查可直接发现异物的位置。但对于透光的异物,如塑料、植物性异物等,X线检查可能难以发现。胸部正侧位X线片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初步了解气管-支气管内是否有异物及异物的大致位置等情况。在儿童患者中,要注意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合适的体位和投照条件选择。
2.CT检查:CT检查对于异物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小的、透光的异物,以及复杂部位的异物,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高分辨率CT有助于发现气管-支气管内的异物,对于怀疑有异物但X线检查阴性的患者,CT检查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在成人患者中,CT检查同样能准确评估异物情况,但要注意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
五、支气管镜检查
1.诊断价值: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金标准。通过支气管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气管、支气管内是否有异物存在,并能明确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有异物但影像学检查不明确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明确诊断。
2.操作过程: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的支气管镜型号。儿童患者需选择儿童专用的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等。对于成人患者,也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