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肠梗阻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防治感染、促进肠动力恢复;手术适用于非手术无效等情况,方式依病因等定;术后要加强护理,康复期注意饮食、活动及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
一、非手术治疗
1.胃肠减压
对于老年人肠梗阻,胃肠减压是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可以抽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胃肠减压一般需要放置鼻胃管,持续引流。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放置鼻胃管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和食管黏膜。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肠梗阻时,大量液体丢失在肠腔、呕吐等都会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需要根据老年人的体重、血生化检查结果等准确计算补液量。老年人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防止补液过多加重肾脏负担。一般需要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同时根据血钾、血钠等情况补充相应的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如代谢性酸中毒时可能需要补充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
3.防治感染
肠梗阻时,肠壁血运障碍,细菌容易繁殖并移位,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菌素类等。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并且要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合理选择抗生素,必要时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4.促进肠动力恢复
可以使用一些促进肠动力的药物辅助治疗,但要谨慎选择。例如,新斯的明可以兴奋平滑肌,促进胃肠蠕动,但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其禁忌证,如机械性肠梗阻、支气管哮喘等患者禁用。也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等物理方法促进肠动力恢复,腹部按摩要轻柔,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老年人不适。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老年人肠梗阻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如绞窄性肠梗阻,老年人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血管硬化等情况,肠管血运障碍发展较快。还有完全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改善,或怀疑有肠坏死、肠穿孔等情况时,都需要及时进行手术。
2.手术方式选择
手术方式需根据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和全身情况来决定。如果是粘连性肠梗阻,可采用粘连松解术;如果是肠扭转,可进行扭转复位术并根据情况行肠切除术;如果是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则需要行肿瘤切除术等。老年人身体耐受手术的能力相对较弱,手术前要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对身体打击较小的手术方式。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老年人,可考虑行简单的肠造口术,暂时解除梗阻,待身体状况改善后再行二期手术。
三、特殊人群(老年人)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1.术后护理
老年人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由于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切口护理,防止切口感染。同时,要注意呼吸道护理,鼓励老年人深呼吸、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因为老年人肺部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另外,要注意营养支持,根据老年人的营养状况,逐渐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保证老年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等,促进身体恢复。
2.康复期注意事项
康复期要注意老年人的饮食调整,从少量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辛辣、油腻、坚硬的食物等。要鼓励老年人适当活动,但要注意活动量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定期复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肠梗阻复发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肠梗阻的恢复以及再次发生肠梗阻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