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宝宝肠梗阻有不同症状表现与特点,婴儿肠梗阻会有腹痛(婴儿哭闹不安、较大儿童主诉腹痛)、呕吐(早期及不同部位表现不同)、腹胀(与梗阻部位有关)、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表现),新生儿常见先天性肠道畸形致相应表现及特殊护理注意,婴儿期常见肠套叠等及家长观察重点,幼儿及儿童期可由肠粘连等引起及生活方式相关注意事项。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婴儿表现:婴儿肠梗阻时往往会出现哭闹不安的情况,由于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会通过频繁哭闹来体现腹痛。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肠管蠕动增强以试图克服梗阻,引起阵发性的肠绞痛。例如,肠套叠导致的肠梗阻,婴儿会突然出现剧烈哭闹,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发作。
2.儿童表现:较大儿童可能会主诉腹部疼痛,疼痛部位通常与梗阻部位有关,如高位肠梗阻时疼痛可能在上腹部,低位肠梗阻时疼痛可能在下腹部或全腹。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绞痛。
(二)呕吐
1.早期表现:肠梗阻发生后,早期即可出现呕吐症状。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十二指肠液和胆汁等。例如,幽门梗阻导致的高位肠梗阻,患儿呕吐物主要是胃内未消化的食物。
2.晚期表现: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呈粪样,这是因为梗阻以下肠管内的内容物积聚,细菌繁殖发酵后产生臭味。如结肠梗阻时,晚期呕吐物可能有粪便的臭味。
(三)腹胀
1.程度与梗阻部位关系:腹胀的程度与肠梗阻的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时腹胀较为显著,可表现为全腹膨胀。例如,机械性肠梗阻导致的低位梗阻,患儿腹部会逐渐膨隆。
2.观察要点:需要观察腹胀的进展情况,若腹胀进行性加重,可能提示病情在恶化,如肠绞窄等情况。
(四)停止排气排便
1.完全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时,患儿会停止排气排便。这是因为肠道被完全梗阻,肠内容物无法通过梗阻部位,所以没有气体和粪便排出。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不能因此排除肠梗阻的可能,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二、不同年龄宝宝肠梗阻表现特点
(一)新生儿
1.常见病因及表现:新生儿肠梗阻常见病因有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等。患儿多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为胆汁样或粪便样,同时伴有腹胀,不排胎便或仅有少量黏液样便。例如,先天性肠闭锁的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频繁呕吐,腹部逐渐膨隆,无胎便排出。
2.特殊护理注意事项:新生儿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呕吐及腹胀情况,做好皮肤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因为呕吐物及粪便可能会刺激皮肤引起红臀等问题。
(二)婴儿期
1.常见病因及表现:婴儿期肠梗阻常见病因有肠套叠、肠扭转等。肠套叠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伴有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腊肠样肿块。肠扭转时婴儿也会出现剧烈腹痛、频繁呕吐、腹胀等表现,且病情进展迅速。
2.家长观察重点: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儿的精神状态、哭闹情况、呕吐物及排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期肠梗阻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三)幼儿及儿童期
1.常见病因及表现:幼儿及儿童期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蛔虫团梗阻等引起。肠粘连多有腹部手术史,患儿会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腹痛程度相对婴儿期可能相对较轻,但仍需引起重视。蛔虫团梗阻时,患儿可能有腹痛,疼痛可呈间歇性,呕吐物中可能发现蛔虫,腹部可触及条索状团块。
2.生活方式影响及应对:此阶段儿童活动量增加,要注意避免腹部外伤等情况。同时,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等可能诱发肠梗阻的行为。如果有肠道寄生虫感染,要及时进行驱虫治疗,预防蛔虫团梗阻等情况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