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手术前后均有诸多注意事项,术前需全面检查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项目,了解小儿身体状况并提前干预异常情况;要做好胃肠道准备,禁食禁水并可能进行胃肠减压;需安抚小儿及家长心理;做好手术区域皮肤清洁备皮;对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后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体位、伤口、引流管护理;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管理饮食;让小儿适当活动与休息;留意有无并发症表现;对有基础疾病的小儿继续监测治疗,家长做好长期护理及随访准备。
一、手术前注意事项
1.全面检查评估:小儿需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超声等。血常规可了解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若有感染需先控制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手术中出血不止,需提前干预;肝肾功能评估可了解小儿代谢和解毒能力,为手术及术后用药提供参考;心电图排查心脏疾病,降低手术中心血管风险;腹部超声能明确十二指肠梗阻的具体部位、程度及病因。
2.胃肠道准备:术前需禁食禁水,一般新生儿禁食46小时,婴幼儿禁食68小时,以防止术中呕吐导致窒息。同时,可能会进行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抽出胃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胃肠道膨胀,利于手术操作,还可降低术后胃肠道张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3.心理安抚:小儿可能因对医院环境和手术的恐惧产生焦虑、哭闹等情绪,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多陪伴、安抚小儿,通过温柔的语言、喜爱的玩具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家长也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小儿。
4.皮肤准备:手术区域皮肤需进行清洁、备皮,去除毛发和污垢,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小儿娇嫩皮肤。
5.特殊人群关注:对于早产儿或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小儿,需与相关科室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手术耐受性差,需在保暖、呼吸支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可能影响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需先对基础疾病进行评估和治疗。
二、手术后注意事项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小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体温异常可能提示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心率和呼吸的变化能反映小儿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状态;血压稳定是保证各器官灌注的重要指标。一般每12小时监测一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时间。
2.体位护理:术后小儿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待麻醉清醒后,可根据病情调整体位,如半卧位,有利于减轻腹部张力,促进呼吸和引流。
3.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发现伤口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引流管护理:若小儿留置了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胃管等),要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引流液出现异常变化(如大量鲜血、浑浊液体等),可能提示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
5.饮食管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渐恢复饮食。一般先从少量温水开始,若无呕吐、腹胀等不适,可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新生儿和婴幼儿喂养要注意少量多次,防止呛奶。
6.活动与休息:术后早期小儿需卧床休息,但要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如翻身、四肢屈伸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待病情允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
7.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小儿有无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这些可能是术后肠梗阻复发、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表现。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8.特殊人群关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术后要继续对基础疾病进行监测和治疗。同时,由于小儿身体抵抗力较弱,恢复时间可能较长,家长要做好长期护理的准备,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