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需先初步评估与一般处理,观察记录患者状况并禁食禁水;再通过腹部X线平片、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单纯性肠梗阻可保守治疗,绞窄性或保守无效则手术;婴儿、老年人、儿童有不同特别注意事项,婴儿病情变化快需精细护理,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病,儿童需沟通安抚与轻柔操作。
一、初步评估与一般处理
1.观察与记录: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腹部体征变化等,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信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婴儿肠梗阻可能表现为呕吐、腹胀、拒食等,儿童可能有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
对于婴儿,要观察其精神状态、是否有异常哭闹、呕吐物的性质等;儿童则需关注腹痛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有发热等情况;老年人要注意其基础疾病对肠梗阻症状的影响,比如是否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反应能力下降等。
2.禁食禁水:一旦怀疑肠梗阻,应立即让患者禁食禁水,防止胃肠道内食物和液体继续积聚,加重肠梗阻的程度。这是因为进食进水会使肠道内的内容物增多,导致肠管进一步扩张,不利于病情的缓解。
二、进一步检查与可能的处理方式
1.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这是初步判断肠梗阻的常用检查方法。通过腹部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肠管内气体和液体的分布情况,是否有气液平面等典型肠梗阻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腹部X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婴儿肠梗阻在X线平片上可能显示肠管扩张、积气等表现,但需要与正常新生儿肠道气体分布等情况鉴别。
腹部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肠梗阻情况,如怀疑有肠套叠、肠扭转等特殊类型肠梗阻时,腹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肠道的形态、结构以及有无肠坏死等情况。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腹部CT检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儿童应尽量采取低辐射剂量的扫描方案,老年人要注意其肾功能等基础状况对造影剂使用的影响。
2.根据检查结果处理
单纯性肠梗阻:如果是单纯性肠梗阻,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包括胃肠减压,通过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减轻肠管扩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对于儿童,要注意胃管放置的深度和固定情况,避免患儿自行拔除;老年人则要关注胃管对鼻腔、食管的刺激和损伤情况。同时,可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例如儿童的补液量要根据体重进行精确计算,老年人要考虑心肾功能对补液的耐受能力。
绞窄性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如果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或者经过保守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肠道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婴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精细操作;老年人手术风险则与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尽可能优化患者的身体状况以耐受手术。
三、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出现肠梗阻不痛不排气时,由于其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快,家长要高度重视。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囟门情况等,因为婴儿颅内压变化可能通过囟门表现出来。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医疗原则,谨慎使用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如胃肠减压等要选择适合婴儿的规格和操作方式。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处理肠梗阻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补液时要注意控制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在使用药物(如果有必要使用的话)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3.儿童:儿童肠梗阻的原因可能与先天性肠道畸形等有关。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与家长充分沟通病情,解释治疗方案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达不同,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安抚。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尽量轻柔,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