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三类,机械性肠梗阻常见原因有肠粘连与粘连带压迫、肠套叠、肠扭转、肠道肿瘤、肠道先天性畸形;动力性肠梗阻常见原因有麻痹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腔手术后等)和痉挛性肠梗阻(较少见,由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引起);血运性肠梗阻常见原因有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多因心脏疾病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腹腔感染等疾病)。
一、机械性肠梗阻常见原因
1.肠粘连与粘连带压迫:多因腹部手术、炎症、创伤等引起,腹部手术是最常见的诱因,术后肠粘连可导致肠管扭曲、受压,进而引发肠梗阻。例如,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肠粘连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若肠管被粘连带束缚,就可能出现梗阻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腹部手术史者均可能面临此风险,而对于儿童,腹部外伤或感染等也可能导致肠粘连。
2.肠套叠:多见于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可因肠管蠕动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例如,饮食改变、肠道感染等可能诱发肠套叠,进而引起肠梗阻。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时期是高发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肠道功能变化。
3.肠扭转:常与体位突然改变等因素有关,如饱食后剧烈运动等情况。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由于乙状结肠冗长,容易发生扭转;小肠扭转则多见于青壮年,往往在饱餐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时发病。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肠扭转的风险不同,老年人若有便秘且活动较少,乙状结肠扭转风险较高;青壮年若饱餐后剧烈运动,小肠扭转风险增加。
4.肠道肿瘤:肠道的良恶性肿瘤均可导致肠梗阻,肿瘤不断生长占据肠腔空间,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肿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不同性别在肠道肿瘤的发病种类和概率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结肠癌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但都可能引起肠梗阻。肿瘤导致的肠梗阻在病史方面,有肠道肿瘤家族史或长期肠道慢性疾病史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5.肠道先天性畸形:常见于儿童,如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肠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这些先天性的肠道结构异常会阻碍肠内容物的正常通过,从而引发肠梗阻。儿童时期由于先天性畸形的存在,肠道正常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受到影响,需要通过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来解决畸形问题以缓解肠梗阻。
二、动力性肠梗阻常见原因
1.麻痹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情况。腹腔手术过程中对肠道的刺激、腹部创伤导致的腹腔内环境紊乱、弥漫性腹膜炎引起的肠道炎症和蠕动功能抑制等,均可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不同年龄人群中,术后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腹部创伤患者以及患有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都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例如老年患者术后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较慢,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2.痉挛性肠梗阻:较少见,可因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引起,如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肠道痉挛性收缩,使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发生,若存在肠道炎症等情况,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肠道痉挛导致肠梗阻,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诱因可能不同,如儿童可能因感染等引起神经系统功能暂时失调,成人可能因精神因素等导致。
三、血运性肠梗阻常见原因
1.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多因心脏疾病导致栓子脱落,随血液循环阻塞肠系膜动脉,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等患者,栓子容易脱落进入肠系膜动脉引起栓塞。老年人由于心脏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有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老年人,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的风险增加。另外,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也可导致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使肠道血运障碍,引发肠梗阻。
2.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可继发于腹腔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腹腔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可能损伤肠系膜静脉,使其血栓形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肠系膜静脉回流受阻,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影响肠道血运,引起肠梗阻。不同年龄人群中,患有上述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可能出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如患有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存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肠梗阻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