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包括机械性肠梗阻(如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等)和动力性肠梗阻(如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高发人群有腹部手术史者、有腹腔炎症病史者、便秘者、有肠道肿瘤者、饱食后剧烈运动者、有疝病史者等。
一、发病原因
(一)机械性肠梗阻
1.肠腔堵塞:如寄生虫、粪块、大胆石、异物等可引起肠腔堵塞,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例如,儿童因吞食玩具小零件等导致肠梗阻,这与儿童好奇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关;成年人因便秘等可能形成粪块堵塞肠道。
2.肠管受压:
肠粘连:多因腹部手术、炎症、创伤等引起,粘连可导致肠管扭曲、折叠,使肠腔狭窄,内容物通过受阻。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若发生肠粘连,是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病因之一,手术创伤及术后腹腔炎症反应易引发粘连。
肠扭转:常因肠袢及其系膜过长,肠扭转后肠腔受压而变窄,影响肠内容物通过。如饱食后剧烈运动的人群易发生小肠扭转,因为进食后肠道重量增加,加上剧烈运动导致肠管位置改变,进而引发扭转;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由于乙状结肠冗长,当粪便积聚且肠道蠕动异常时易发生扭转。
嵌顿疝:如腹股沟斜疝、股疝等嵌顿,可使疝内容物(多为肠管)受压,导致肠梗阻。老年人腹壁肌肉薄弱,腹股沟疝发病率高,嵌顿后易引发肠梗阻;小儿腹股沟疝若发生嵌顿,也可导致肠管受压梗阻。
3.肠壁病变:
肿瘤:肠道的良恶性肿瘤均可导致肠腔狭窄,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例如结肠癌,随着肿瘤的生长,肠腔逐渐被占据,引起肠梗阻,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有家族遗传史等因素增加患病风险;小肠肿瘤相对少见,但也可引起肠梗阻。
炎症性狭窄:如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炎症导致肠壁增厚、瘢痕形成,进而引起肠腔狭窄。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病因与免疫异常等有关,肠道炎症反复发作可导致肠管狭窄;肠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患者常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等,肠道结核病变可引起肠腔狭窄。
(二)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肠梗阻:
多发生于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低钾血症等情况。腹腔手术时肠管受到刺激,术后肠道蠕动功能受抑制;腹部创伤导致腹腔内环境紊乱,影响肠道蠕动;弥漫性腹膜炎时炎症刺激肠道,使肠道处于麻痹状态;低钾血症可使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导致肠内容物运行障碍。例如,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常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这是因为手术创伤及麻醉等因素抑制了肠道蠕动。
2.痉挛性肠梗阻:
较少见,多由于肠道神经功能紊乱或炎症、理化因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强烈痉挛,使肠腔狭窄,内容物通过困难。如肠道受到寒冷刺激、某些药物刺激等可能引发肠道痉挛,导致肠梗阻,但相对较为少见。
二、高发人群
(一)腹部手术史人群
有过腹部手术经历的人群,由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肠粘连等情况,发生肠梗阻的风险较高。例如,曾接受过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胃肠道手术等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肠粘连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而肠粘连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
(二)有腹腔炎症病史人群
如患有弥漫性腹膜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腹腔炎症性疾病的人群,炎症导致肠壁病变、粘连等情况,易引发肠梗阻。例如克罗恩病患者,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肠壁增厚、瘢痕形成,容易出现肠腔狭窄进而导致肠梗阻;肠结核患者肠道存在结核病变,也可能引起肠腔狭窄引发肠梗阻。
(三)便秘人群
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便秘,粪块积聚可能导致肠腔堵塞,引发肠梗阻。此外,一些有不良排便习惯的成年人,长期便秘也增加了肠梗阻的发病风险。
(四)有肠道肿瘤人群
肠道良恶性肿瘤患者,随着肿瘤的生长,肠腔逐渐被占据,容易出现肠腔狭窄,导致肠梗阻。中老年人是肠道肿瘤的高发人群,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有家族遗传史等因素使中老年人患肠道肿瘤的风险增加,进而增加了肠梗阻的发病风险。
(五)饱食后剧烈运动人群
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在饱食后进行剧烈运动,如奔跑、跳跃等,可能导致小肠扭转,从而引发肠梗阻。这是因为饱食后肠道重量增加,剧烈运动使肠管位置改变,容易发生肠扭转。
(六)有腹股沟疝等疝病史人群
老年人腹壁肌肉薄弱,腹股沟疝发病率高,嵌顿后易引发肠梗阻;小儿腹股沟疝若发生嵌顿,也可导致肠管受压梗阻,因此有疝病史的人群也是肠梗阻的高发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