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由腹腔炎症致肠壁水肿渗出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具机械性与动力性。手术、个体因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为病因。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体征有轻压痛、肠鸣音减弱等。影像学检查靠腹平片和CT。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水、营养支持、抗感染、促肠功能恢复。大多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预后较好,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治疗不及时可致严重并发症。
一、炎性肠梗阻的定义
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腹腔内炎症刺激引起肠壁水肿、渗出,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
二、炎性肠梗阻的病因及相关因素
手术因素:腹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肠管的刺激、损伤,以及术后腹腔内的炎性反应是主要诱因。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胃肠道手术、妇科手术等,都可能增加炎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例如胃肠道手术中,肠管的暴露、分离等操作容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个体因素
年龄:儿童由于其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反应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肠壁相对较薄,对炎症的耐受性较差,且术后恢复过程中肠道功能的调节相对脆弱。老年患者则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炎性反应的消退较为缓慢,更容易出现炎性肠梗阻。
性别: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差异会直接导致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但女性在妇科手术后的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可能因盆腔解剖结构等因素与其他手术略有不同。
生活方式:术前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导致肠管血供相对不足,饮酒可能会加重机体的炎性反应。
病史:既往有腹腔炎症病史,如腹膜炎等的患者,腹腔内存在一定的粘连基础,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的风险会增加。因为既往的炎性病变会使肠管与周围组织更容易发生粘连,术后的炎性反应容易进一步加重这种粘连状态,从而引发肠梗阻。
三、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程度轻重不一。这是由于肠管受到炎症刺激,肠壁痉挛、水肿所致。例如患者可能感觉腹部有持续的不适感,疼痛位置与手术部位相关,一般在手术区域附近。
腹胀:患者自觉腹部膨隆,这是因为肠内容物积聚,肠道蠕动受限,气体和液体在肠腔内不能正常通过。腹胀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进食。
呕吐:早期可能为反射性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后期由于肠管梗阻加重,可吐出黄绿色胆汁甚至粪样物。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近端肠管内压力升高,导致内容物反流引起呕吐。
停止排气排便:这是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之一,但在炎性肠梗阻早期,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随着病情进展,排气排便会逐渐减少至停止。
体征
腹部体征:腹部可能有轻压痛,一般无明显反跳痛和肌紧张,这与单纯机械性肠梗阻不同,因为炎性肠梗阻主要是肠壁的炎性水肿,而不是肠管的绞窄坏死。腹部听诊可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由于肠道蠕动受限。
四、炎性肠梗阻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管扩张,有多个液气平面,提示肠管内有气体和液体潴留,肠腔不通畅。但X线平片对于炎性肠梗阻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有限,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腹部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肠壁的水肿情况、腹腔内的炎性渗出等情况。能发现肠壁增厚、肠间隙增宽等炎性改变,有助于明确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例如通过CT可以观察到肠管周围有渗出的炎性液体,肠壁呈水肿样增厚。
五、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胃肠减压:通过放置胃管,抽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肠功能的恢复。
禁食水:让胃肠道充分休息,减少胃肠液的分泌,减轻肠道负担。
营养支持:给予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营养的均衡,根据其年龄和体重合理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以促进身体的恢复。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能力下降,营养支持时需要更加关注营养物质的合理配比。
抗感染治疗:根据腹腔内炎症的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选择对可能存在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控制腹腔内的炎性反应。
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可以使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新斯的明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炎性肠梗阻的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预后:大多数炎性肠梗阻通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预后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肠管绞窄、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时,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调整剂量。胃肠减压时要注意胃管的固定,防止儿童自行拔出。营养支持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摄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较差,在治疗炎性肠梗阻时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要在治疗肠梗阻的同时,密切监测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避免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同时,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防止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