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部分受阻的疾病,病因有机械性(如肠道粘连、异物、肿瘤、肠套叠)和动力性(如麻痹性、痉挛性),临床表现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诊断靠腹部X线平片、CT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非手术(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防治感染、观察病情)和手术(非手术无效或怀疑肠绞窄时)。
病因
机械性因素:
肠道粘连:多因腹部手术、炎症等引起,腹腔内手术操作后,肠管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可导致肠管局部狭窄,使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例如,有过阑尾切除术病史的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肠粘连,进而引发不完全性肠梗阻。对于儿童来说,腹部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性腹膜炎等也可能导致肠道粘连。
肠道异物:如儿童误吞玩具小零件等,成人因吞食毛发团等,异物在肠道内停留,可引起肠道部分梗阻。
肠道肿瘤:肠道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占据肠道空间,导致肠腔狭窄,影响肠道内容物的通过。例如,结肠癌患者,肿瘤逐渐增大,可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不同年龄段肿瘤的发生情况不同,儿童相对少见肠道肿瘤导致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成人中肠道肿瘤是较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病因之一。
肠套叠:多见于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其发生可能与小儿肠管活动度大、肠系膜相对较长等生理特点有关,也可能与饮食改变、病毒感染等因素诱发肠功能紊乱有关。
动力性因素:
麻痹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创伤等情况。腹部手术时,肠管受到刺激,术后早期常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这是因为手术操作导致肠壁神经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炎症刺激腹膜,引起肠道蠕动抑制。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痉挛性肠梗阻:较少见,可因肠道炎症、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引起肠道痉挛,导致肠腔狭窄,内容物通过受阻。例如,肠道受到寒冷刺激、某些药物刺激等可能引发肠道痉挛。
临床表现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常与梗阻部位有关,一般在梗阻部位附近较为明显。疼痛发作时,患者可感觉腹部有间歇性的剧烈疼痛,这是由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致。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呕吐:早期呕吐多为胃内容物,随后可变为肠内容物。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呈粪样。例如,十二指肠降部以上的肠梗阻为高位肠梗阻,呕吐发生早,呕吐物主要是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而回肠、结肠的肠梗阻为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相对较晚,呕吐物可能含有粪便成分,但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呕吐程度相对较轻。
腹胀:程度相对低位肠梗阻较轻。腹胀一般是逐渐出现的,高位肠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时腹胀较明显,表现为全腹膨隆。儿童腹胀时可能会出现腹部外观较膨出,家长可观察到腹部隆起较平时明显。
停止排气排便:这是不完全性肠梗阻的重要表现之一,但在早期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因为肠道内仍有部分内容物可以通过梗阻部位。随着病情进展,排气排便会逐渐减少直至停止,但完全停止排气排便多见于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可能还有少量排气排便。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观察到肠管扩张、积气及多个液平面,液平面的出现是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不同部位的肠梗阻在X线平片上有不同表现,例如,高位肠梗阻时,扩张的肠管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可见胃和十二指肠内有较多气体和液平;低位肠梗阻时,可见多个阶梯状液平,扩张的肠管分布在中下腹部。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腹部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
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肠道的情况,对于诊断肠道粘连、肿瘤等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发现肠管的狭窄部位、周围组织的情况等。例如,对于怀疑肠道肿瘤导致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腹部CT有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实验室检查:一般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在肠梗阻伴有肠绞窄、坏死时)、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通过检测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情况,检测血生化可了解电解质水平,如血钾、血钠等,因为肠梗阻患者由于呕吐、禁食等原因,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适用,儿童在放置胃肠减压管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选择合适的管径。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患者的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例如,根据血钠、血钾等指标补充相应的钠盐、钾盐等。对于婴幼儿,由于其体液调节功能不完善,更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防治感染:应用抗生素防治肠道细菌感染,可选用针对肠道常见细菌的抗生素。例如,可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等综合考虑。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包括腹痛、呕吐、腹胀、排气排便等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病情加重,可能需要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怀疑有肠绞窄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病因不同而不同,如粘连松解术、肠套叠复位术、肠肿瘤切除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