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穿孔是肠道管壁全层破损致肠腔内容物漏至腹腔的外科急重症,常见病因有疾病(溃疡、肿瘤、感染)、外伤、医源性因素;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感染中毒症状及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消失;诊断靠腹部X线、CT、腹腔穿刺、内镜检查;治疗分手术(多数急诊修补清理腹腔)和非手术(病情轻局限时禁食减压、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定义
肠穿孔是指肠道管壁全层破损,致使肠腔内容物漏至腹腔内的一种外科急重症。肠道涵盖小肠、大肠等部位,任何原因引发肠道完整性被破坏,都可能出现肠穿孔情况。
二、常见病因
(一)疾病因素
1.溃疡病变:
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若病情严重,溃疡不断加深,可穿透肠壁引发穿孔。例如,长期患有十二指肠溃疡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溃疡逐渐侵蚀肠壁肌层、浆膜层,最终导致肠穿孔。
克罗恩病,这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可累及肠道全层,使肠壁增厚、狭窄,进而可能发生穿孔。多见于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患者往往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表现,病情反复发作易导致肠穿孔。
2.肠道肿瘤:
肠道恶性肿瘤,随着肿瘤不断生长,瘤体中心缺血坏死,可发生溃破穿孔。比如结肠癌,肿瘤增大占据肠腔,局部血供不足,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肠壁破损穿孔。
肠道良性肿瘤较大时也可能压迫肠壁,导致缺血坏死穿孔,不过相对恶性肿瘤而言概率较低。
3.感染性疾病:
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伤寒病,其病理特征性改变是肠道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患伤寒,若伤寒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就有出现肠穿孔的风险。
肠道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后,引起肠壁组织破坏,也可导致肠穿孔,多见于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
(二)外伤因素
腹部受到暴力撞击、刺伤等外伤时,可能直接导致肠穿孔。例如车祸导致的腹部外伤,外力作用于腹部,使肠道受到挤压或穿刺,引发肠穿孔。儿童在玩耍时若腹部受到意外撞击,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三)医源性因素
在肠道相关手术过程中,如肠吻合术操作不当,吻合口愈合不良可导致穿孔;内镜检查时,如结肠镜检查操作粗暴,可能造成肠穿孔,尤其是本身肠道存在病变(如肠道狭窄)的患者,更易发生医源性肠穿孔。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腹痛:突发剧烈腹痛是肠穿孔的典型表现。疼痛起始于穿孔部位,随后迅速扩散至全腹。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患者常突感上腹部刀割样剧痛,之后疼痛迅速波及全腹;肠道肿瘤穿孔引发的腹痛,疼痛程度因肿瘤性质、穿孔快慢等因素有所不同,但也是突然发生且进行性加重。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突然的哭闹不安,且难以安抚。
2.恶心、呕吐: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起初可能是胃内容物,随着病情发展,由于腹膜炎刺激胃肠道,呕吐物可能变为黄绿色胆汁样物,甚至为粪样物,这是因为肠道内容物漏入腹腔刺激胃肠道所致。
3.感染中毒症状:病情进展后,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中毒表现。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这是由于腹腔内感染引起。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精神萎靡等。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肠穿孔后感染中毒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但病情进展往往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二)体征
1.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这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全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即按压腹部后突然松手时疼痛加剧)和腹肌紧张(腹部肌肉僵硬),儿童由于腹部肌肉相对薄弱,腹肌紧张程度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压痛和反跳痛往往存在。
2.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由于腹腔内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减弱,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检查:
对于气腹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约80%的肠穿孔患者可在腹部X线平片上看到膈下游离气体。但儿童患者由于气体量可能相对较少,X线检查有时可能难以发现少量气腹。
2.腹部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肠道穿孔部位、腹腔内积液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可以发现肠道管壁的破损、腹腔内的脓肿等情况,对于诊断不典型的肠穿孔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肥胖患者或肠道位置较深的情况,CT检查更具优势。
(二)腹腔穿刺
若穿刺抽出脓性液体或含有消化液、粪臭味液体,高度提示肠穿孔。通过穿刺液的性状可以辅助诊断肠穿孔,并初步判断腹腔内感染的情况。在儿童进行腹腔穿刺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损伤重要脏器。
(三)内镜检查
对于怀疑肠道疾病导致的肠穿孔,可考虑进行内镜检查,如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明确是否存在肠道肿瘤、溃疡等病变导致的穿孔,但在肠穿孔急性期,内镜检查需谨慎,以免加重腹腔污染。
五、治疗原则
(一)手术治疗
一旦确诊肠穿孔,多数情况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补穿孔部位,清理腹腔内的污染物。例如,对于溃疡穿孔引起的肠穿孔,进行穿孔修补术;对于肠道肿瘤穿孔,可能需要进行肿瘤切除、肠段吻合术等。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操作技巧。
(二)非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穿孔较小且腹膜炎局限的患者,在严密观察下可尝试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但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若病情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改为手术治疗。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较差,非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更要谨慎评估并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