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常见外科急腹症,按病因分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按肠壁血运情况分单纯性和绞窄性;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有相应诊断方法;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肠梗阻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需及时就医规范诊治
一、肠梗阻的定义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二、肠梗阻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狭小或不通,致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例如肠道内的肿瘤、肠粘连、肠套叠等都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肿瘤会占据肠腔空间,使肠腔变窄;肠粘连可能是因腹腔手术、炎症等引起,导致肠管相互粘连扭曲,影响内容物通过;肠套叠则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造成肠腔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又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麻痹性肠梗阻较为常见,多发生在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或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痉挛性肠梗阻较少见,可因肠道功能紊乱或慢性铅中毒等引起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通过。多见于老年人,有心脏病史等情况时易发生。
2.按肠壁血运情况分类
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绞窄性肠梗阻:因肠系膜血管或肠壁小血管受压、血管腔栓塞或血栓形成等使相应肠段血运障碍,进而可引起肠坏死、穿孔。此类肠梗阻病情凶险,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三、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多位于脐周,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音亢进,患者自觉有“气块”在腹中窜动。绞窄性肠梗阻的腹痛发作急骤、持续剧烈,早期可出现休克表现。麻痹性肠梗阻则为持续性胀痛。
呕吐:早期呕吐为反射性,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之后,呕吐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呈粪样。若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
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较为显著,可遍及全腹。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仍残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少量排气排便,不能因此而排除肠梗阻。
2.体征
腹部体征: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单纯性肠梗阻患者腹壁柔软,轻压痛;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可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有压痛的肠袢包块。听诊时,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亢进的肠鸣音,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四、肠梗阻的诊断
1.病史与症状分析: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腹部手术史、外伤史、腹腔炎症史等,结合患者出现的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体格检查: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腹部体征情况,如是否有肠型、蠕动波、压痛、反跳痛等。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血生化检查可了解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如低钾血症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一般在肠梗阻发生4-6小时后,可显示肠腔内气体,可见多个液平面及气胀肠袢。CT检查对诊断肠梗阻有重要价值,可更清晰地显示肠管的形态、有无肠套叠、肠扭转等情况,还能发现肠道外的病变,如肿瘤等。
五、肠梗阻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患者的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合理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
防治感染:应用抗生素防治肠道细菌感染,减少毒素吸收。
其他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肠梗阻,如粘连性肠梗阻,可尝试中医中药治疗,通过中药灌肠等方法促进肠道蠕动,缓解梗阻。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肠梗阻等。
手术方式:根据肠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等。
六、不同人群肠梗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特点:儿童肠梗阻以肠套叠、肠蛔虫梗阻等较为常见。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呕吐、腹部腊肠样包块及果酱样大便。儿童肠梗阻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等情况。
注意事项: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腹痛、呕吐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2.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肠梗阻多与肿瘤、动脉硬化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等有关。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肠梗阻的耐受性差,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出现绞窄性肠梗阻。
注意事项:老年人患肠梗阻时,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妊娠期女性
特点:妊娠期肠梗阻较为少见,但由于妊娠子宫的增大,会改变腹腔内的解剖结构,增加肠梗阻的诊断难度。妊娠期肠梗阻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等严重后果。
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出现腹痛、呕吐等疑似肠梗阻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总之,肠梗阻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不同类型和不同人群的肠梗阻在表现和治疗上有一定差异,一旦怀疑肠梗阻,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