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梗阻可能是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肠套叠、肠道寄生虫感染、术后肠粘连、疝气嵌顿等原因引起的。

1、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
部分儿童因胚胎期肠道发育异常,可能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闭锁、肠狭窄或梅克尔憩室等问题。这些结构异常会阻碍肠道内容物正常通过,尤其在婴儿期添加辅食或肠道蠕动加快时,易诱发肠梗阻,表现为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2、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管内,导致肠道机械性阻塞,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春季为高发期,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有关,需通过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治疗。
3、肠道寄生虫感染
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大量繁殖时,可能扭结成团堵塞肠腔,引发肠梗阻。儿童因卫生习惯差或生食未洗净蔬果易感染,表现为腹痛、呕吐、便秘,粪便中可见虫体。需通过驱虫治疗(如阿苯达唑)并加强卫生教育,预防再次感染。
4、术后肠粘连
腹部手术(如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后,肠道与周围组织可能形成粘连带,限制肠管正常蠕动。儿童活动量大或进食后肠道蠕动增强时,粘连带可能牵拉肠管,导致肠梗阻复发,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需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或手术松解粘连治疗。
5、疝气嵌顿
腹股沟疝、脐疝是儿童常见疾病,若疝内容物(如肠管)卡压无法回纳腹腔,会压迫肠管导致血运障碍,引发嵌顿性肠梗阻。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疼痛剧烈、呕吐,需立即就医手法复位或手术修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管坏死。
需要注意,若孩子出现持续呕吐、无法排便排气、腹部膨隆或哭闹不止,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腹部X光、B超或CT明确病因,采取保守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或手术治疗,避免延误导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