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需纠正可逆病因,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进行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采用肾脏替代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包括针对不同病因处理、体液平衡监测调整、电解质酸碱失衡纠正、营养支持方式、并发症防治及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选择与特殊人群特殊考量等。
一、纠正可逆病因
肾前性因素:常见于血容量不足,如呕吐、腹泻、大量失血等情况,需积极补充血容量,可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对于失血性休克还需进行止血等处理,以改善肾脏灌注。
肾后性因素:多由尿路梗阻引起,如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等,需解除梗阻,若为输尿管结石可根据情况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方法;前列腺增生导致梗阻可考虑留置导尿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
二、维持体液平衡
监测出入量: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的尿量、饮水量、胃肠引流液等,密切观察体重变化,因为体重变化能较好反映体液平衡状况。
调整补液:少尿期应严格控制入量,遵循“量出为入”原则,每日进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不显性失水量(约500ml);多尿期时要注意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高钾血症:当血钾>6.5mmol/L或心电图有高钾表现时,需紧急处理,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对抗钾对心脏的毒性,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以促进钾进入细胞内,使用葡萄糖胰岛素溶液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低钠血症:若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应限制水的摄入;若为真性低钠血症且有症状,可补充高渗盐水。
代谢性酸中毒:轻者可通过纠正脱水等措施改善,严重时需静脉补充碳酸氢钠。
四、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优质低蛋白饮食,热量供给应充足,可通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蛋白质摄入量根据病情适当控制,以减少含氮代谢产物生成,减轻肾脏负担。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五、防治并发症
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肺部、尿路等部位感染,应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但需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防治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对于高血压可使用降压药物,心力衰竭可采用利尿、强心等治疗措施。
六、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适用于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容量负荷过重且对利尿剂治疗无效等情况,通过透析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电解质和代谢废物。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灌注透析液进行溶质交换和超滤,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管通路建立困难的患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更为适用,可缓慢、持续地清除水分和溶质,维持内环境稳定,常用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可能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感染等有关,在治疗时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选择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腹膜透析相对更适合儿童,因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营养支持方面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适当的蛋白质摄入,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
老年人: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纠正可逆病因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肾脏替代治疗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情况。
孕妇:孕妇急性肾功能衰竭较为罕见,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肾脏替代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同时要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