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时有时无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体位性蛋白尿(与体位改变有关,青少年多见,无明显肾脏病变相关症状)和功能性蛋白尿(由剧烈运动、发热等因素引起,暂时性,去除诱因可消失)。病理性因素包括肾小球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炎发病前多有感染史,伴血尿等,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可时有时无)、肾小管-间质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与细菌感染等有关)、其他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如糖尿病肾病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别与高血糖、自身免疫等有关),出现蛋白尿时有时无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不同患者因年龄、性别、病史等不同情况各异。
功能性蛋白尿:多由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剧烈运动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从而出现蛋白尿;发热时,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也可能导致蛋白尿。这种蛋白尿通常是暂时性的,去除诱发因素后,蛋白尿可迅速消失。比如,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进行尿液检查可能会发现尿蛋白阳性,但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尿蛋白可恢复正常。
病理性因素
肾小球疾病
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发病初期可能出现时有时无的蛋白尿。发病前多有链球菌等感染史,除蛋白尿外,常伴有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其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受损,通透性增加,蛋白滤过增多而出现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在疾病活动期可能会持续存在或波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也可能出现时有时无的蛋白尿,病情处于相对稳定期时蛋白尿可能较少,而在感染、劳累等诱因下蛋白尿会增多。
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但部分患者可能由于病情处于缓解期或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蛋白尿可时有时无。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大量血浆蛋白漏出形成蛋白尿。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激素治疗有效时,蛋白尿可减少,但也可能因激素减量等情况出现蛋白尿反复。
肾小管-间质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外,也可能出现时有时无的蛋白尿。其发病与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炎症有关,炎症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等,从而出现蛋白尿。另外,药物、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疾病也可能导致蛋白尿时有时无,例如某些抗生素使用后可能损伤肾小管,引起蛋白尿,在停药或调整治疗后,蛋白尿情况可能会改善但又可能反复。
其他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如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可能出现间断性的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会逐渐增多。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蛋白尿的程度,血糖控制不佳时蛋白尿可能增多,控制良好时可能有所减少但仍可能存在波动。又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蛋白尿情况也可时有时无,病情活动时蛋白尿增多,病情相对稳定时蛋白尿减少,但容易受到疾病活动度等因素影响而反复。
对于出现蛋白尿时有时无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自身抗体检测等,以明确病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其具体的病因和病情发展可能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出现时有时无的蛋白尿需要更警惕慢性肾病进展等情况;女性患者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导致蛋白尿时有时无的情况可能相对较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出现蛋白尿时要考虑高血压肾损害的可能等。对于儿童患者出现蛋白尿时有时无,要注意先天性肾脏疾病等情况,同时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蛋白尿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