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分保守、药物、手术。保守治疗包括康复锻炼(核心肌群锻炼、散步与游泳)和物理治疗(热敷、牵引、针灸推拿);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营养神经药修复;手术适用于保守无效且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需根据自身状况综合选治疗方式,优先保守,无效且符合指征再手术,治疗中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一、保守治疗
1.康复锻炼:
核心肌群锻炼:中老年人可进行平板支撑,起始姿势为双肘和双脚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每次维持30-60秒,可重复3-5组。还可进行仰卧位桥式运动,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肩部为支点抬起臀部,尽量使躯干与大腿呈一条直线,每次维持10-1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核心肌群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稳定性,减轻腰椎间盘压力,这是因为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和盆底的肌肉,它们的良好状态能对腰椎起到支撑和稳定作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能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缓解症状。
散步与游泳:散步是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中老年人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速度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宜。游泳则是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运动,特别是蛙泳和仰泳,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自重对腰椎的压力,同时锻炼到腰部肌肉。每周可进行3-4次游泳,每次30-60分钟。散步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而游泳在无重力状态下对腰部的负荷小,能在锻炼腰部肌肉的同时缓解腰椎间盘压力。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腰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腰部疼痛等症状。中老年人腰部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有助于改善局部代谢。
牵引治疗: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的1/10-1/7,每次牵引时间20-30分钟,每天1-2次。牵引能使椎间隙增宽,减少椎间盘内压,从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
针灸推拿:针灸可选取腰部相关穴位,如肾俞、大肠俞、委中、阳关等,通过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推拿则需由专业的推拿医师进行,通过手法放松腰部肌肉,调整腰椎关节位置。但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进行针灸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针灸推拿能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腰部气血运行,对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有一定效果。
二、药物治疗
中老年人可根据具体症状选用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有布洛芬等,能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疼痛症状,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中老年人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胃肠道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另外,还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有助于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如果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下肢肌力明显下降、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症状无改善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
2.手术方式选择:常用的手术方式有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中老年人身体状况各异,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手术风险会相应增加,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确保手术安全。微创手术对中老年人身体的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但仍需根据个体情况谨慎选择。
中老年人在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式时,要综合自身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且符合手术指征时再考虑手术治疗,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