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常见症状有水肿(晨起眼睑等部位水肿、活动后下肢明显,严重全身水肿)、血尿(尿液颜色异常,分肉眼和镜下)、蛋白尿(尿液起较多长时间不消失的泡沫);相关检查包括尿常规(初步筛查,检测蛋白、红细胞等)、肾功能(查肌酐、尿素氮等反映滤过排泄功能)、肾脏B超(观察大小形态结构);需综合症状表现和相关检查判断是否患病,出现相关症状且检查异常则高度怀疑,最终由医生结合更多资料综合分析确诊,同时要考虑不同人群因素影响。
一、症状表现
肾炎的常见症状包括水肿、血尿、蛋白尿等。
水肿:晨起时眼睑、面部等部位可能出现水肿,活动后下肢水肿较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例如,一些肾炎患者会发现早上起来眼皮肿得厉害,像肿了一层皮,活动一天后小腿肚子按下去有个坑,好久才弹起来。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水分在体内积聚引起水肿。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眼睑明显水肿,而老年人可能由于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水肿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也要重视。
血尿:尿液颜色可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血色等。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就是能直接看到尿液颜色异常,镜下血尿则是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比如有的患者排尿后看到尿液发红,像洗肉水一样,这就要考虑肾炎的可能。血尿的出现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从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中。不同性别在血尿表现上没有本质区别,但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影响血尿的判断,需要注意区分。
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起较多泡沫,且泡沫较长时间不消失。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比如患者发现自己的尿液里总有很多小泡泡,长时间都散不掉,这可能就是蛋白尿的表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长期高蛋白饮食的人可能本身尿液中蛋白质会相对多一些,但如果是没有特殊饮食情况下出现持续蛋白尿则要警惕肾炎。
二、相关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初步筛查肾炎的重要项目。通过尿常规可以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的含量。如果尿常规中显示尿蛋白阳性、潜血阳性等,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病变。例如,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一个加号、两个加号等,同时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尿常规检查的操作和结果判断基本一致,但儿童可能在留取尿液标本时需要更小心,避免污染等情况影响结果。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血清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血清肌酐会升高。尿素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比如,肾功能检查中发现血清肌酐超过正常范围,说明肾脏的排毒功能出现了问题,可能存在肾炎等肾脏疾病。不同性别在肾功能指标上没有本质差异,但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本身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所以在解读肾功能检查结果时要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肾脏B超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肾炎患者的肾脏B超可能会有一些异常表现,比如肾脏体积改变、结构模糊等。通过B超检查可以初步排除肾脏有无先天性畸形、结石、肿瘤等其他病变。对于儿童来说,肾脏B超检查相对安全,没有辐射危害;对于老年人,如果有严重的心脏起搏器等情况,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评估检查风险。
三、综合判断
要综合症状表现和相关检查来判断是否得了肾炎。如果出现上述水肿、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同时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有异常发现,就要高度怀疑肾炎。例如,一个患者既有晨起眼睑水肿,又有尿常规显示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增多,肾功能检查提示肌酐升高,肾脏B超显示肾脏结构有一定改变,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是肾炎。但最终的确诊还需要结合更多的临床资料,由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同时,不同人群在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自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症状和检查结果的影响,比如孕妇出现一些肾脏相关异常时,需要特别考虑妊娠相关肾脏变化与肾炎的区别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