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包括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因素。肾前性因素有有效血容量不足(与儿童、老年人、长期节食减肥、大量出汗、心力衰竭病史等有关)和心输出量减少(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老年人冠心病、长期大量饮酒、心肌梗死病史等有关);肾性因素包括肾小球病变(与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老年人膜性肾病、长期吸烟、过度劳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等有关)和肾小管病变(与新生儿窒息早产、老年人使用肾毒性药物、滥用草药、糖尿病肾病病史等有关);肾后性因素是尿路梗阻(与儿童先天性尿路畸形、老年人前列腺增生、长期憋尿、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盆腔肿瘤病史等有关)。
年龄方面:儿童由于机体储备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因呕吐、腹泻等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例如婴儿急性腹泻时,体液丢失较快,若未及时补充,就可能引发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肾脏的血流灌注调节能力下降,在脱水、大量失血等情况时,更易出现有效血容量不足,进而影响肾脏血流。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过度节食减肥的人群,摄入热量不足,可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血容量降低。另外,大量出汗且未及时补充水分的人,如高温环境下高强度体力劳动者,也容易出现有效血容量不足,影响肾脏血流灌注。
病史方面: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会导致肾脏灌注不足。比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感染等诱因下,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就可能引发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心输出量减少:
年龄方面: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输出量降低,影响肾脏血流。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容易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可能引发心肌病,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影响肾脏血流。
病史方面: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组织坏死,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心输出量下降,肾脏灌注减少,增加了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
肾性因素
肾小球病变:
年龄方面:儿童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人患膜性肾病等肾小球疾病的几率增加,肾脏病理改变影响肾小球滤过,从而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肾小球的血液供应和滤过功能。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诱发肾小球病变相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史方面: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的患者,自身免疫紊乱,可累及肾小球,引发狼疮性肾炎,若病情急性加重,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小管病变:
年龄方面:新生儿窒息、早产等情况,可能导致肾小管缺血缺氧,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老年人在使用肾毒性药物后,由于肾小管的代谢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药物损伤,导致肾小管病变,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生活方式方面:滥用某些草药等情况,可能含有肾毒性成分,长期或大量摄入后会损伤肾小管。
病史方面:有糖尿病肾病病史的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管间质,在感染、血压波动等诱因下,容易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后性因素
尿路梗阻:
年龄方面:儿童先天性尿路畸形较为常见,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等,可导致尿路梗阻,影响尿液排出,进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较高,增生的前列腺堵塞尿道,引起尿路梗阻,长期可导致肾功能受损,急性发作时可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憋尿的人,容易导致尿路感染,进一步可能引起尿路梗阻。比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长时间憋尿后,尿液反流等情况可能诱发尿路梗阻相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史方面: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患者,结石在尿路中移动时可能堵塞尿路,如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引发尿路梗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女性患者若有盆腔肿瘤病史,肿瘤压迫尿路也可能引起梗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