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有尿液外观变化(如泡沫尿、颜色改变)和全身表现(如水肿、乏力纳差),其危害包括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加重肾脏损伤进程、增加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风险)和对全身系统的影响(致营养不良、引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影响骨骼健康)。
一、蛋白尿的症状
(一)尿液外观变化
1.泡沫尿:蛋白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尿液中出现较多泡沫,且这些泡沫较长时间不易消散。这是因为尿中的蛋白质增加了尿液的表面张力,使得尿液形成泡沫。例如,肾小球疾病导致蛋白尿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从而产生泡沫尿。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儿童若患有肾炎等疾病也可能出现泡沫尿情况,与成人机制类似但需更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影响。
2.颜色改变:一般单纯蛋白尿时尿液颜色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如果蛋白尿是由泌尿系统出血等其他合并情况引起时,尿液可能会呈现红色(血尿)等改变。比如紫癜性肾炎患者,除了蛋白尿外,可能因肾脏血管炎出现血尿,导致尿液颜色发红。
(二)全身表现
1.水肿: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现水肿症状,水肿可出现在眼睑、面部、下肢等部位。对于儿童来说,晨起时眼睑水肿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成人也可能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等情况,长期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进而引起水肿,不同年龄人群水肿表现可能因机体状况不同有所差异,但机制相似。例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丢失蛋白质,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较为突出。
2.乏力、纳差:由于蛋白质丢失,机体营养状况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佳等表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期蛋白尿导致营养物质丢失,会使身体处于消耗状态,出现全身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生长发育(儿童)或工作(成人)。
二、蛋白尿的危害
(一)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1.加重肾脏损伤进程:持续的蛋白尿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促使肾脏固有细胞损伤、硬化,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例如,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蛋白尿的出现往往预示着肾脏病变向更严重阶段发展,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蛋白尿,而蛋白尿又反过来进一步损伤肾脏结构和功能。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如儿童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蛋白尿,其肾脏损伤进展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终末期肾病发生时间,成人糖尿病患者则会加速肾功能衰退。
2.增加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长期存在蛋白尿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如尿毒症)的风险明显升高。据相关研究统计,大量蛋白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若干年后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比例较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蛋白尿持续不缓解,也会面临较高的终末期肾病风险,成人各种肾小球肾炎等导致的蛋白尿患者同样如此,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二)对全身系统的影响
1.营养不良:蛋白质从尿液中持续丢失,会导致机体蛋白质缺乏,引起营养不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丢失会影响身体的生长、骨骼发育、免疫系统发育等。例如,儿童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现身高增长缓慢、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等情况。成人则会出现肌肉萎缩、抵抗力下降等,影响生活质量,容易反复发生感染性疾病等。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长期蛋白尿导致的低蛋白血症、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进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蛋白尿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例如,慢性肾病患者常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蛋白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儿童慢性肾病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需要关注其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早期干预。
3.影响骨骼健康: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骼病变。长期蛋白质丢失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等,儿童可能出现佝偻病等骨骼发育异常,成人则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等,增加骨折的风险。例如,一些慢性肾病合并蛋白尿的患者,会出现骨痛、骨折等骨骼相关问题,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