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先天性的解剖结构先天发育异常;后天的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群因组织器官退行性变致食管裂孔松弛,儿童及青少年相对风险低;生活方式因素,肥胖使腹腔压力升高、不良饮食习惯致胃食管反流易引发;其他疾病因素,慢性咳嗽、腹腔积液致腹腔压力升高可诱发;妊娠因素,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激素变化致腹腔压力升高和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改变易增加发病风险。
一、先天性因素
(一)解剖结构先天发育异常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食管裂孔周围的膈肌结构等可能存在先天发育不完善的情况。正常情况下,食管通过食管裂孔与胃相连,若先天食管裂孔周围的肌肉、结缔组织等发育异常,就可能导致食管裂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增加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发生的风险。这种先天性因素在一些婴幼儿或儿童群体中可能有所体现,由于先天发育的基础问题,使得食管裂孔相对更容易出现结构上的异常改变,进而引发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二、后天性因素
(一)年龄因素
1.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组织器官会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食管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组织会发生松弛,食管裂孔也会随之变得松弛。例如,老年人的膈肌肌肉力量减弱,食管裂孔周围的固定结构功能下降,使得食管下段和胃的一部分容易通过松弛的食管裂孔向胸腔内滑动,从而增加了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发生几率。
2.儿童及青少年:虽然相对中老年人群发生率较低,但也可能存在一些情况。比如,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存在某些影响食管裂孔周围组织发育或功能的因素,也可能在后期引发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不过总体而言,相较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生的相对风险要低一些,但也不能忽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也需要及时关注。
(二)生活方式因素
1.肥胖: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腹腔内压力的升高会对胃和食管产生向上的推力,使得胃容易通过松弛的食管裂孔向胸腔内滑动。研究表明,肥胖者发生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例如,一些体重指数(BMI)较高的肥胖患者,由于腹部压力的影响,食管裂孔承受的压力增加,长期如此就容易导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形成。
2.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进食过多、过快,或者经常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烫的食物等,会对食管和胃的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胃食管反流。而反复的胃食管反流会进一步损伤食管裂孔周围的组织,导致食管裂孔周围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增加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刺激胃黏膜,促进胃酸分泌,同时也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使得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更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进而增加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发病可能。
(三)其他疾病因素
1.慢性咳嗽:患有慢性咳嗽疾病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在咳嗽时会导致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长期反复的腹腔内压力升高会对食管裂孔产生持续的冲击,使得食管裂孔周围的组织逐渐受到影响,弹性下降,容易引发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例如,一位患有长期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由于频繁剧烈的咳嗽,腹腔内压力反复波动,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食管裂孔结构发生改变,出现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2.腹腔积液:腹腔内存在大量积液时,会使腹腔内压力升高,这种升高的压力会作用于胃和食管,促使胃向胸腔内的食管裂孔部位滑动。比如,一些患有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腹腔积液的患者,由于腹腔内积液增多,腹腔压力增高,容易诱发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四)妊娠因素
女性在妊娠期间,尤其是中晚期,子宫逐渐增大,会对腹腔内的脏器产生压迫,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同时,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使其松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食管裂孔承受的压力增加,胃容易通过松弛的食管裂孔向胸腔内滑动,从而增加了孕妇发生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风险。例如,很多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等症状,部分情况就是由于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这与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和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